〔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去年有近8成中國上市銀行的高層主管遭到降薪,最高降幅達82.4%,主要因為中國經濟放緩,銀行同業競爭激烈,經營壓力變大。中國證監會本月稍早也發布新規,要求基金經理人的薪酬與業績掛勾,避免某些明星基金經理人操盤虧損卻仍領千萬年薪。
據中媒《財經》報導,在A股上市的42家銀行中,有33家銀行管理層薪酬總額較2023年下降,占比達78.5%;其中,降幅最高的是長沙銀行,去年高層主管薪酬總額從2023年1411.1萬人民幣(下同),降至248.5萬元,降幅約為82.4%。
報導指出,高層主管降薪反映出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發展環境的改變。在經濟放緩,中國人民銀行多次調降利率的情況下,銀行業的息差收窄,加上同業競爭激烈,銀行業的經營壓力普遍加大,不少銀行均在去年財報中強調要「降本增效」。
與此同時,結構性調整也是近年來一個重要變數。2022年8月中國財政部發布通知,要求國有金融企業有效平衡好領導班子、中層幹部和基層員工的收入分配關係,加大向一線員工、基層員工傾斜力度等。
事實上,中國銀行業高層主管降薪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就拉開序幕。2015年中國官方針對央企主要負責人提出薪酬改革方案,俗稱「限薪令」,高層主管平均薪酬從「限薪令」前的平均110萬元降至60萬元左右,近年則回升至80萬元左右。
中國從今年2月起再對27家中央金融機構實施全面減薪和限薪,員工年薪將被設定上限為100萬元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表示,中國各級政府現在都缺錢,金融業央企更是負債累累,業績不佳,儘管有年薪100萬元上限的規定,但對其他行業而言還是望塵莫及,這是金融央企在收入銳減、債務沉重的情況下,以減少或限制員工收入作為削減開支的一部分的不得已做法。
中國證監會5月7日也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要求基金經理人的薪酬與業績掛勾。
《證券時報》報導,目前中國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人年薪大多介於200萬至400萬元之間,但未與業績掛勾。2022年至2023年,中國基金業整體虧損約2兆元,卻收取2700億元管理費,部分明星基金經理人操盤慘賠,領千萬年薪,引發投資人質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