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不堪社群平台冒名詐騙氾濫,去年11月公股銀行龍頭兆豐銀行率先發難,宣布抵制Google、Line、Facebook等社群平台廣告,Google今日指出,早自2020年起就執行廣告實名制,2022年進一步與金管會推動金融廣告驗證,但網路冒名詐騙使用隱晦的文字,更透過跨平台操作,必須執行跨平台合作打詐才可提高勝算,經由Google的說明,金融業者均有所了解。
Google與數發部今日舉行2025 Google 亞太防詐論壇,分享過去1年的防詐成果,並邀請產業、學界及生態系的合作夥伴,分享打詐的經驗。
Google 台灣總經理林雅芳指出,Google自2020年起逐步落實廣告實名制,包括2020年在全球推出廣告客户驗證計畫,超過90%的Google廣告來自已驗證廣告主,2022年台灣進一步實施「金融廣告驗證」,只要是刊登金融商品,必須是要金管會核准的金融機構才可刊登,但多數詐騙廣告,都是以「隱晦」的詞語在灰色地帶遊走。
Google 全球政府事務暨公共政策副總裁 Wilson L. White解釋,這類詐騙廣告都透過跨平台操作,例如先在社群平台刊登廣告,接下來引導至LINE加入群組,之後則再進一步至whatsapp等通訊軟體一對一私聊,換言之,詐騙業者使用的詐騙廣告只是第一步,後續牽涉各種網路平台,因此,透過建置全球訊息交換平台,每個平台互享訊息,透過跨平台合作打詐,才可獲得更高的勝算。
針對金融業者的抵制,林雅芳表示,去年底google已陸續與各金融業者接觸說明,包括google的實名制政策,以及詐騙業者的手段,金融業者多已理解。
根據數發部統計,因持續運用AI工具掃描網路詐騙廣告,去年陸續公佈《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並自113年11月30日施行網路廣告實名制認證規範,有效阻止控制高風險廣告數量。
數位部自112年12月29日開始「詐騙樣態分析」,於網路廣告平臺掃描詐騙案件,截至114年3月,整體高風險金融投資廣告掃獲案件數,自113年單週最高7萬7484件,下降至114年3月平均每週約1萬259件,降幅達87%;身分冒充詐騙廣告掃獲案件數已自113年單週最高3萬8139件,下降至114年3月平均每週約779件,降幅達 98%。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