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南華早報報導,過去30年台商的設廠,造就江蘇昆山市成為中國最富裕的城鎮,而今年以來,台商遷廠至越南的傳言沸沸揚揚,讓昆山在地人憂心忡忡。儘管中國官方否認,但台商出走潮卻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的報導,台灣資金的湧入,使昆山在過去17年來一直是中國最富裕的城鎮。台資企業直接貢獻昆山30%的生產總值(GDP)、50%的工業產出、60%的外國投資,以及70%的進出口額。截至2020年,有超過5300家台灣公司、約10萬台灣人落腳昆山。
如果他們都離開,昆山的未來何去何從?沒有官方數據統計今年有多少台商出走,不過多家企業證實人們正在離開,其他則至少探尋在其他城市或其他國家的經商機會。一名台商協會首長說,「去年疫情解封時,30桌的餐會輕鬆就能找齊人,如今不管多麼努力,最多只能辦20桌」。
5月間當台灣媒體報導,三分之一台商已出走蘇州(昆山的上級城市),留下的三分之二也轉移部分產能,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對此駁斥說,今年第一季蘇州新設的台資企業98家,年增6.5%。
今年初離開昆山的陳姓台商說,「一些廠仍留在那兒,但老闆們都走了」,他補充,今年一月北京放寬邊境管制後,一些台灣年輕人仍赴中國工作,但這不足以抵銷離開的人潮。
南華早報導,地緣政治的疑慮,在台企撤離中國的決定上具有更大影響力。自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開始推動美企脫鉤中國以來,越來越多外國客戶施壓台灣製造商,將產線遷往越南與泰國等其他國家。
疫情3年,全球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暴增,讓台商該壓力獲得喘息,但隨著疫情結束,「去中國風險」再度成為拜登政府的重中之重,加速企業更大規模的出走中國。
昆山機械製造商杜彼得(Peter Tu)說,相較於其他外商或民企,台商的出走格外令人注目,因為他們主要集中在出口為主的電子產品。
他指出,「那些出口美國的終端產品一定要去越南,這是客戶的要求,如果不走,就無法接到任何其他訂單,所以儘管遷廠有各種不便,但為了活下來,他們一定要走」。
除了美國進口商,越來越多其他國家客戶也要求台灣出口商在中國之外建立替代的供應鏈,因為擔心美中緊張的不確定性上升、台海緊張升溫,以及任何封鎖造成的可能干擾。
台商的出走已衝擊中國出口。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今年前7個月,外國製造商的出口年減15%,中國整體出口年減9%。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