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油脂大廠南僑(1702)今天舉行法說會,南僑總裁李勘文表示,去年12月中國疫情解封後,已帶動內需民生食品產業需求成長,目前營收已回復正常,南僑「今年營運比去年好是必然的」,但獲利要回復到疫情前一年9-10億元水準,仍有待努力。
李勘文指出,南僑去年合併營收首度衝破200億元大關,達204.78億元,獲利則受到棕櫚油等原物料成本大漲侵蝕,以及中國疫情封控影響,造成全年稅後淨利僅5.6億元,稅後每股盈餘2.26元。
他舉例,棕櫚油前年一噸約800-900美元,去年第二季開始一路飆,最高的時候一噸達1600-1700美元,但南僑的油脂產品不可能跟著調漲1倍;還有製作蔥油餅的三星蔥,去年突然飆漲至1公斤500多元,還是要自己吸收,獲利就被吃掉了。
去年中國封控措施對台商更是一大挑戰,南僑中國油脂廠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70%,今年隨著需求回升,3月產能利用率已回升至85%;至於冷凍麵糰廠疫情前產能供不應求,產能利用率達100%,去年擴增產能後,目前平均產能利用率約40%,期待疫後復甦,產能可以持續往上。
李勘文指出,台灣市場飽和,南僑台灣事業穩健成長,泰國事業主要會受到匯率波動影響,今年主要成長動能仍在中國市場,在中國重慶斥資人民幣4.8億元投資的第4大生產基地,目前廠房仍在興建當中,將生產淡奶油和冷凍麵糰等產品。
泰國嬰兒米果、調理熟飯、調理粥等產能滿載,第一期米果線在2020年第二季投產後,銷量持續增加,今年計劃在增加新的嬰兒米果生產線,烘焙麵包零食生產線已在去年下半年投產,也可望為今年營運注人新的成長動能。
南僑3月合併營收為19.76億元,年增17.4%,創下單月歷史次高;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為52.65億元,年增10.66%,稅後淨利為1.26億元,年減32.15%,由於去年第二季和第三季受到中國疫情封控影響,基期較低,預期第二季營運趨勢將向上,將優於去年。
南僑目前油脂事業仍占大宗,占營收比重62%,達126.89億元;食品營收占18%,達37.57億元;冷凍麵糰和冰品營收比重各占7%,年營收分別為14.79億元和14.06;餐飲營收達5.57億元,占3%;洗劑營收4.96億元,占2%。
產品銷售地區營收比重中國市場占63%,達128.91億元;台灣市場占21%,營收達43.39億元;紐澳營收比重占5%,達10.21億元;美國和歐洲營收比重各占4%,分別達8.84億元和8.16億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