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半導體業已成為美國出口管制的主要目標,美國採取的晶片戰略扼殺中國供應鏈,減緩競爭對手的技術進步,儘管北京投入巨資培育國內晶片產業,但晶圓廠仍嚴重依賴外國製造的設備,路透列出在美國限制措施中,首當其衝的中國4家晶圓廠商面臨的問題。
首先是中芯國際,這是中國最大的晶圓廠,生產用於汽車行業、物聯網設備和部分智慧手機的一系列產品晶片。該公司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於2000年,儘管在技術和收入方面相形見絀,但仍曾經被列為台積電的潛在競爭對手。
中芯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引起了美國的注意,並於2020年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有效地阻止荷蘭ASML提供關鍵的極紫外曝光機給中芯國際,破壞了中國的雄心。迄今為止,中芯的大部分銷售都是使用過時的45奈米及以上製程。
中芯在純晶圓代工領域的全球市場份額仍保持在個位數,銷售額和研發支出仍遠低於台積電。該公司在2022年震驚整個行業,當時研究人員發現生產的晶片似乎與台積電的7奈米技術具有相同的品質,但專家們質疑其突破的長期可行性。
其次是華虹半導體,這是中國第2大晶圓廠,成立於1996年,專注於製造成熟節點技術,大部分收入來自55奈米及以上製程。與中芯相比,該公司用於生產先進節點的資源更少,並計劃2023在東部城市無錫建設新廠。
長江存儲是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中唯一的中國參與者,並於去年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雖然長江存儲在整個行業的市場份額很小,但專家表示,它已穩步進入中國供應鏈,產品在價格和質量上更具競爭力。
長江存儲成立於2016 年,得到了武漢市政府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支持,最初隸屬於清華紫光集團,後來由於母公司在面臨破產的情況下進行重組而被分拆出來。
長江存儲去年推出了一款具有232層存儲單元的晶片,使該公司更接近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專家表示,設備出口限制可能會破壞這家公司的進一步努力。
長鑫存儲是中國唯一設計和製造DRAM的主要企業,與NAND一樣,該行業長期以來由美國、韓國和台灣的少數傳統公司主導。長鑫存儲擁有一座正在營運的晶圓廠,也正在建設另外兩座廠。目前在19奈米生產DRAM,並正進入17奈米製程。
Trendforce研究員表示,自2022年10月以來美國實施的設備出口限制影響,可能影響長鑫存儲擴張計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