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白省三早知勸無殼蝸牛快買房

2013/09/23 06:00

記者林美芬/專題報導

20年前,無殼蝸牛夜宿台北忠孝東路、抗議高房價,引起全國注目。當年擔任消基會董事長的建築師白省三與無殼蝸牛在街頭懇談,他有些遺憾地說,若當時是勸這些人趕快起來,回家存錢買房,就再也不必夜宿街頭,到現在還是無殼蝸牛。

縮衣節食先買房

「就算薪水僅25K,還是得縮衣節食,想辦法買房。」白省三提出他由衷的建議。

他說,就算月薪僅25K,還是有辦法買,但得要先吃苦、延遲享受。舉例來說,每月規定自己要存1萬元,剩下的付房租、生活等費用,1年就可存12萬元,5年就有60萬元,加上加班費、獎金及年終獎金等,5年可存下約60~80萬元。

有了第一桶金,就勇敢買300~400萬元房子,再將房租轉為房貸,住10年後房價有機會漲3~4成,隨著工作經驗累積、薪水增加,再將房子賣掉,買更大、更接近市區的房子。

白省三指出,買房子得先做功課,最重要的還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地點)」,房地產講究環境,先挑大環境,再挑小環境,規劃、景觀都要好,尤其是管理好,要買有管理的房子,社區管理得好,房子才會增值。

先買房再考慮能力

他說,一定要先有買房動作,不要等到有能力再買房,目標設定之後,可逐步調整、修正目標,這就是「吸引力法則」,很多事都是「要不要」,而不是「可不可以」的事。

他指出,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先不要說找不到300~400萬元的房子,慢慢找、仔細找一定可找得到,如在大安區是不可能,那就往新北市的下新莊找;新房子找不到,就找中古屋。

白省三說,台灣房地產約是8~10年一個循環,他自己就是遵照這循環來進行換屋計畫。智慧是知識、常識及經驗的累積,而這些都不如高人指點,買房子賺錢,但重點是要有行動,因為想買及找房子的過程中,就會累積知識及經驗,就會累積財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