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用金先存個100萬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人要定期身體檢查,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家庭財務不想出現危機,當然也要好好體檢一番!理財專家建議,首先,一般四口之家的小康雙薪家庭,考量急需用錢,要免於向地下錢莊借高利貸,或動用現金卡及信用卡等高利率資金,那麼,當薪水入袋後,扣除必要支出就別急著投資理財,先存一筆急用金,額度最好達到100萬元。
理財專家說,以居住在都會區、小康雙薪家庭每月總計10萬元收入為例,如果每月扣除2萬元生活費、2個小孩4萬元私立幼稚園支出、油錢1萬元,就剩下3萬元;當還背負房貸時,即使利用銀行提供的寬限期,僅繳交利息不還本金,400萬元的房貸每個月利息支出達8000多元,東扣西扣,薪水頂多只剩2萬元。
薪水剩餘該如何安排?這是一項重大學問,當手頭上還沒有任何可支應緊急事件的資金,第一要務不是找投資理財商品,卻是要先存急用金,以備家庭發生意外事件急用,尤其家鄉若有年邁父母親,也沒有保險,僅僅仰賴健保,常無法完全支應意外事件所引發的醫療費用,準備個百萬元未雨綢繆,臨急用時,才不用被逼到去向地下錢莊借錢、動用現金卡及信用卡等高利率資金。
理財專家提醒,還沒有備妥家庭急用金的民眾,不要急著將剩餘的薪水拿去投資,除非真正能把握短時間內一定可以賺錢,否則還是先存夠急用金吧!
◆理財第一步 定期定額投資
小金額投資 每月3000元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準備好家庭急用金之後,開始著手家庭理財的第一原則是不要好高騖遠,剩餘薪水不多者,從小金額的定期定額扣款開始,每月3000元不嫌少,但想要買賣股票、基金,要先做好景氣趨勢功課,可選擇價值型投資,以時間換取空間最保險。
理財專家說,一般小康家庭的理財就是希望在穩健中求成長,一夕致富的機會可遇不可求,尤其肩負扶養小孩的受薪階級家庭,投資風險承受度有限,理財可選擇如定期定額,每個月扣款3000元,想投資多一點,每月可扣款到1萬元,絕對不要想一步登天!
理財專家建議,在投資股票、基金之前,要對景氣趨勢的動向有初步掌握,自己先做做基本功,就是依照景氣循環來操盤,調配資產組合,其中高股票股利、高現金股利等屬於價值型投資的企業,短線爆發力雖不強,長期獲利穩定,屬於穩健型的投資標的,無論是透過海外基金、直接購買股票,或買投資級債券,都頗適合家庭理財投資配置。
◆理財第二步 減少不必要貸款
買屋自備款 宜備3-4成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台灣人傳統觀念裡,結婚、生子、買房子似乎是一定要做的啦!但如果承受了這樣的社會壓力,被不用自備款的百分之百房貸吸引,以1000萬元的房子推算,平均貸款利率2.32%,每個月利息支出就高達2萬元,受薪階級的小康家庭將負擔不輕,當採本息一起攤還,每個月房貸支出更達4萬元,最後萬一無力負擔,房子恐怕會變成銀行的。
理財專家強烈建議,有心買房子,自備款宜達到3至4成,前3至5年爭取寬限期,就是僅付利息不還本金,這樣才能有足夠實力累積資本,家庭財務也較為健康;如果沒錢就想買房子,申請百分之百房貸,或貸款成數高達9成,時有所聞因為負擔太重,最後竟淪為銀行拍賣標的;如1000萬元房子的自備款提高到3成,700萬元的貸款,貸款利率不變,每個月利息支出將只有1萬元左右。
◆理財第三步 剔除重複性保險
個人每年保費 勿逾5萬元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為避免意外事件造成家人、子女生活陷入困頓,買保險是風險規劃的重點,以為如此可無後顧之憂,卻先造成自己重大的經濟負擔。華銀理專黃承顥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一年一人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等保險的總保費,只要達到5萬元即可,其他的人情保險、重複保險,通通剔除吧!以免壓垮家庭經濟。
黃承顥說,常常聽到許多理財專家建議民眾多買些保險,壽險買個1000萬、2000萬元不算多,說是可以節稅!但是,想想小康家庭,「生吃都不夠、還想要曬乾」(台語),以台北市為例,除非你名下有一棟大房子、銀行裡還有1500萬元現金,否則遺產稅幾乎是課不到,透過購買高額保單來節稅,對小康家庭根本就是不必要的事。
黃承顥認為,壽險並非給自己用的,是留給子孫或家人用的,買個100至200萬元即可;意外險也不用重複一直買;還有儲蓄險、醫療險等,每人一年總保費支出5萬元應該足夠了。除非個人身價水漲船高,命越來越值錢,否則小康家庭的經濟支柱,每年繳交10幾萬元的保險費,實在是一個極大負擔,那些所謂的人情保險、重複保險都可逐步剔除,將資金挪來做其他用途。尤其父母常會幫子女買儲蓄險,以現在利率2.1%至2.2%來看,報酬率並不高,不妨也評估一下其他投資報酬率較佳的投資商品。給後代子孫或家人用的,買個100-200萬元即可,意外險也不用重複一直買,舉凡儲蓄險、醫療險等保險,每人一年總保費支出5萬元應該足夠了。
黃承顥表示,小康家庭的經濟支柱每年繳交十幾萬元的保險費是極大負擔,那些人情險,或者重複的保險都可以逐步剔除,可以將資金挪來做其他的用途,尤其是父母常會幫子女買個儲蓄險,以現在利率2.1-2.2%來看,報酬率並不高,不用買太多儲蓄險,不妨考慮其他投資報酬率更佳的投資商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