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埔里小吃 野菜溪產誘客18年

2009/04/06 06:00

本身是埔里平埔族的蔡明樺(右),18年前和太太(左)及爸媽攜手開了塗姆埔里小吃餐廳,至今已闖出口碑,吸引不少政商名人光顧,圖中的Baby則是老闆娘46歲高齡才產下的寶貝,目前已變成鎮店之花。(記者楊雅民攝)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米粉用炒的,是拿來請厝邊;鹹豬肉是自己醃、炸豆腐是絕技;溪蝦用網的,就一大堆;…金線蓮雞是呷氣質、猴頭菇用燉的卡費時、埔里酒頭外口無塊比」。

走進台北市天母東路8巷的「塗姆埔里小吃」,一眼就可瞧見埔里地圖,以及兩側牆面高掛著台灣味十足的木製菜單,那是老闆蔡明樺和友人的巧思,以生動逗趣的順口溜,包裝出店內每道料理的特色。

49年次蔡明樺,高商念的是廣告設計,畢業後主要承包各地建築個案的廣告設計,後來因為視網膜病變,眼睛吃不消,且設計案子常常被客戶砍價砍到幾無利潤,而興起創業念頭。

由於媽媽擁有一身好廚藝,在埔里有任何婚喪喜慶,常常會幫忙辦桌;太太也是烹飪高手,從15歲開始,就得幫媽媽張羅一家九口三餐,公婆和夫妻倆四人於是決定發揮所長,一起創業賣吃的。

蔡媽媽於是提議開個路邊攤賣魷魚羹,或者開一家客家料理餐廳,蔡明樺卻認為,一定要善用媽媽和太太好手藝,開家有特色餐廳,才有競爭力,「市場上賣魷魚羹、客家料理餐廳太多了」。

把家鄉小吃搬到台北

從小在埔里長大的他,想到埔里有很多道地特色小吃,把家鄉的小吃搬到台北,應該很有賣點,於是鎖定埔里最有特色的野菜和溪產,像是甘蔗筍、半天花(檳榔花)、野生苦瓜、溪蝦、斑鳩、土蜂蛹等開發料理。

在1991年,以30萬元的創業資金,在北投開起了埔里小吃餐廳,因為蔡媽媽姓塗,餐廳的名字便以媽媽的姓發想,取名為塗姆(「塗伯母」的意思)埔里小吃。

老闆娘蔡太太說,餐廳草創初期很辛苦,只有30萬元的資金,店內的冰箱、碗盤、鍋鏟等生財器具,能從家裡搬就搬,非常克難;每個星期還要找一天和先生漏夜開車回埔里,採買未來一星期要用食材。

而且店面開在不起眼的大馬路轉彎處,週一和週五店裡就像「相命館」,門可羅雀,附近鄰居都認為,「這家店恐怕開不了三個月就倒了」,結果一開竟開了兩年多,每個月約20萬元的營業額勉強打平。

後來因為房東要要回店面,一家四口才將餐廳移到天母,初到天母,累積的資金也不多,有建築底子的蔡明樺為了節省裝潢成本,自己親手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從一磚一瓦打造新的店面。

菜色開發至上百種

蔡太太說,塗姆埔里小吃移到天母開店至今十六年,不斷研發菜色,菜色從原先30餘種開發到上百種,至今已耕耘出許多熟客,很多企業老闆、政界人士和藝人都是塗姆的常客,甚至有客人遠從桃園來捧場。

她說,經營餐廳平日和假日業績落差很大,目前塗姆每個月營業額扣除高達五成的食材成本、約兩成人事成本和約一成租金成本,平均淨利大約是十萬元,「雖然沒賺什麼大錢,也算熬出口碑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