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養老適居〉4 縣市超高齡 養老適居迎接藍海市場

2023/11/05 05:30

台灣已有4縣市65歲以上高齡人口占比超過2成,成為「超高齡」的縣市。(記者靳昌玲攝)

記者徐義平/專題報導

2023年第二季22縣市住宅平均屋齡及65歲以上高齡人數占比

台灣的高齡城市除面臨人口高齡化外,多數也存有老屋較多的隱憂。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若以都更屋齡門檻30年為基準,今年第二季全國22縣市中,高達17個縣市住宅平均屋齡超30年、占比高達77%;而住宅平均屋齡不到30年的縣市,只有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以及金門縣5縣市,而且,5縣市住宅平均屋齡最年輕也超過27年。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分析,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的住宅平均屋齡不到30年,應該與區域內重劃區較多有關,促使新屋供給戶數可維持在高水位,因而拉低全區住宅平均屋齡,像是桃園市龜山區、桃園區、中壢區,以及台中市北屯區等,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去年底,待售新成屋都超過2,000戶。

屋齡逾30年建物 恐有耐震係數不足疑慮

成采錡表示,因為上述多數區域素地取得管道暢通,建商便會直接買地蓋樓,反而對於曠日廢時的老屋重建案就顯得興趣缺缺,像是早期開發的桃園、中壢等兩處火車站一帶就有不少老屋,但重建速度則相當緩慢。

馨傳不動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RC(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物若能夠適當維護,用到100年也沒有問題,但因國人普遍缺乏整建修繕意識,法規也未強制屋主盡到維護義務。因此,路上可看到不少建築物年久失修,而多數30年以上建物則因耐震係數不足,需要透過重建來加強。

老屋重建面臨難題 可透過整建維護提升安全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老屋問題背後隱藏住宅機能不足、居住安全疑慮、資源利用效率等3大隱憂。其中,機能不足涉及設計、設施、設備、管理;居住安全包含結構、地質、地形、環境;資源利用效率包含開發強度、租金投報、能源管理。

黃舒衛認為,老屋壓力在一、二線城市則大不同,二線城市雖有老屋問題,但因人口外移的空屋不少,且有重劃區做為紓壓的緩衝,但一線城市則可能嚴重威脅到居住安全,急迫性較高,必須積極以公部門力量推動、整合,才有機會突破目前民間以財務可行性為標準、自力更新資源不足的僵局。

成采錡點出現行老屋重建的難題,包括地主認為分回比率太少而不願參與重建,甚至部分高齡長者因為情感因素不願搬離老家,還有部分原屋主因負擔不起稅費跟管理費只能賣屋離開,種種因素都可能是各縣市老屋持續變多的原因之一。

不過,她也認為,老屋命運不是只有「重建」單行道,其實可以透過「整建維護」,住起來也相較安全。因此,建議高齡者若想在起家厝安老,可以選擇整建維護提升建築結構安全,這條路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相較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