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疫後特別條例〉稅收難預測 與稅制、經濟表現相關

2023/02/20 05:30

近15年稅收徵起情況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蔡政府提出「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規劃以3,800億元用於普發現金、挹注勞健保、強化經濟韌性等。眾所周知,整個政策肇因於2022年稅收超徵(實徵數大於預算數),原本稅收超徵是好事,代表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但部分藍營人士將此污名化為「超收人民的錢」、「向老百姓搶錢」等,將財政議題變成政治問題,為平息爭議、避免虛耗,政府決定提出疫後條例。

財政部原本預估2022年全國稅收超出預算數約4,500億元,中央政府可運用約3,800億元,因此疫後條例規劃3,800億元用途。財政部2月9月修正統計,納計部分遞延入帳稅款後,去年12月稅收較初步統計增加287億元,2022年稅收上修至3兆2,479億元,高出預算數5,237億元,超徵金額改寫歷年新高,其中,中央政府高出4,002億元,也高於預估的3,800億元。

稅收超徵是常態 金融海嘯時期短徵創紀錄

回顧歷史,政府稅收超徵可說是常態,除非遭遇金融危機、網路泡沫等重大事件,導致國內經濟低迷不振,才會出現稅收短徵(實徵數小於預算數)情況。舉例而言,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2009年稅收短徵2,538億元、創史上最大短徵金額;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強勁,2022年稅收超徵5,237億元、創史上最大超徵金額。

財政部官員說明,所得稅為落後申報,即當年5月申報前1年所得,反映前1年經濟情況;至於營業稅、菸酒稅、關稅等,較能反映當前景氣。換言之,稅收徵起除受當年景氣影響外,也反映前1年經濟表現,加上稅制因素等,可能與當年度經濟成長率出現背離現象,但整體而言,稅收變化仍與經濟表現相關。

根據財政部資料,馬政府執政8年,就有3年稅收短徵,包括2009、2012及2013年,分別短徵2,538億、258億及296億元;其中,2008年經濟成長率僅0.8%,2009年更下滑至-1.61%、創下史上新低;而2009年稅收短徵2,538億、為史上最慘,反映當時景氣低迷。

相較之下,蔡政府執政近7年,僅2020年因疫情爆發,受疫情影響企業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以及免辦營所稅暫繳,導致2020年稅收短徵223億元,其餘年度稅收均超徵;其中,2022年超徵金額史上新高,反映2021年經濟成長率達6.53%、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逾7成等,使得營所稅大增,為稅收超徵主要來源。

平均每人負債25萬 歲計賸餘應優先還債

外界質疑稅收預測失準,財政部說明,稅收預算籌編作業之初,主要參考經濟成長率、上市櫃公司獲利情形、各稅目特性、稅制調整及近年稅收實徵情形等,期間經審議及執行,約有2年落差,過程中易受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或重大事件干擾,導致年度實徵數與預算數出現差異。財政部表示,目前研議運用智慧系統建立稅收估測模型,並掌握最新經濟情勢及稅收估測相關因素,以及參考申報繳稅情形等,以提升稅收預算編列準確度。

事實上,蔡政府任內雖減少舉債,但為因應疫情編列8,400億元特別預算,總預算加特別預算仍是赤字,目前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餘額約5.73兆元,加上未滿1年債務餘額1,070億元,平均每人負債25萬元;加上油電緩漲造成巨額虧損、勞健保財務缺口等,政府財政負擔仍重,歲計賸餘應優先還債、改善財政,但在野黨因稅收超徵要求政府灑錢,可說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