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非現金支付「金額」破6兆元大關,已提前完成目標。(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管會在二○二一年三月公布非現金支付交易的新衡量指標,除了原本的「交易金額」,還多了一項「交易筆數」;去年非現金交易金額已提前達陣,但交易筆數反而落後一大截,今年成長率須力拚四十三.五%,難度不小。
為促進非現金支付交易的發展,金管會於二○一五年提出「電子化支付(非現金)五年倍增計畫」,目標二○二○年底非現金比率達五十二%,最後僅達四十.三七%,即使加上「ATM轉帳」,仍僅五十一.七%未能達標。
金管會認為,考量非現金支付政策意義的明確性、我國支付市場環境發展的成熟度與民眾消費生活習性等,決定續推政策計畫並擴大衡量指標,並把「交易筆數」也納入其中。
銀行局官員表示,當初推動非現金支付的目的,是為讓民眾舉凡從小額交易如搭乘公車、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或夜市小吃,至大額交易如旅遊娛樂或消費購物等,都能享受到非現金支付帶來的方便,因此,「交易筆數」更能反映日常生活消費使用非現金支付的成長情形。
不過,國銀主管表示,從金管會設定的雙目標來看,「交易金額」從四.九五兆成長到六兆元,三年成長幅度只要二十一.二%,但「交易筆數」卻是設定三年要成長五十%,挑戰不小。
其次,今年就算疫情解封,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的人流回籠、小額消費筆數必然大增,但從數據上來看,過去歷年來非現金支付筆數也未曾超過五十五億筆,今年全年想要達到七十八.三二億筆,真的要「很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