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人物專訪〉與科技合縱連橫 劉燈城:信用卡不懼競爭續成長

2022/02/14 05:30

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董事長劉燈城表示,信用卡業務仍在成長。虛擬發卡模式,可服務更多消費者。(記者靳昌玲攝)

記者魏錫賓/專訪

劉燈城認為,賒帳的BNPL已在歐美地區快速擴展,已成當紅炸子雞,是對手也是合作夥伴、不容忽視。(記者靳昌玲攝)

疫情後非現金支付發展更為迅速,但隨著金融科技創新,「無卡分期」、「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等交易型態也愈見蓬勃,不需信用卡亦可分期付款的替代方案,步步進逼信用卡業務;不過,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董事長劉燈城受訪指出,信用卡業務仍在成長,並將推出自有品牌,以虛擬發卡模式服務更多消費者,持續擴大金融服務業。

亞太地區鄰近國家之信用卡占民間消費支出比例一覽表

推自有品牌 虛擬發卡擴大金融服務業

過去2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壓抑民間消費,信用卡支付成長趨勢也受衝擊。劉燈城表示,2019年國人信用卡消費總金額及交易筆數皆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3兆2,042億元、14.5億筆,但2020年受疫情影響,交易筆數雖達17.3億筆,金額卻衰退5.8%。

劉燈城指出,2020年刷卡金額衰退的行業共減少3,616億元、2,178萬筆,減少最多者依序為「旅行及相關服務業」、「交通相關行業」(如航空業、陸上運輸、加油業)及「住宿業」,多屬平均單價較高的消費行為;而消費金額成長的行業,全部僅增加1,749億元,筆數卻提高近3億筆,主要成長行業為餐飲業、餐飲外送、影音平台、購買點數、便利商店等平均單價較低之消費。疫情造成整體信用卡交易金額下降,可是帶動外送經濟、網路交易及宅經濟,提升小額交易頻率。

2021年信用卡消費金額 年增4.8%

2021年疫情持續,且5月中開始超過2個月的全國三級警戒,重挫內需產業,但劉燈城表示,8月份以後隨著疫情趨緩,民眾消費回溫,2021年整體信用卡消費金額較2020年成長4.8%,達3兆1,628億元,逐漸趕上2019年的高峰期,也因民眾習慣於日常小額消費使用行動支付,信用卡消費筆數較2020年大幅成長16.6%,達20.1億筆。

疫情改變了消費型態,也提高市場的不確定性,使金融服務轉型更快。劉燈城指出,針對無卡族消費分期與賒帳的BNPL,已成為歐美市場應用金融科技的當紅炸子雞。全球新創、電商等都於BNPL的市場布局,例如Paypal併購日本獨角獸Paidy、高盛以22.4億美元併購GreenSky公司提供住宅修繕分期付款服務,Apple、Amazon等近期亦與新創公司Affirm攜手合作進攻市場;台灣PChome取得「21世紀數位」公司過半的股權,該公司旗下的「樂分期」過去即以網路申辦3C商品分期付款為主要業務。

劉燈城表示,BNPL於2019年占電商銷售占比僅約為3%、預估到2023年可達13%,以全球電商交易約6兆美元來看(占零售業比例約20%),BNPL市場規模約可達8,000億美元。他說,BNPL在歐美地區發展快速,且使用族群也有從年輕世代往上攀升的趨勢,並透過社群媒體快速擴展,不容忽視。

BNPL當紅炸子雞 是對手也是合作夥伴

BNPL與信用卡消費似乎是競爭關係,也是可怕對手,但劉燈城認為,面對數位原生世代族群消費方式的改變,信用卡業者反而可選擇與BNPL業者合作,發展符合另一群非傳統信用卡目標對象的營運模式,打造全通路的多元服務;從競爭中,尋找邁向未來的道路。

事實上,無論全球或台灣,信用卡市場均穩步成長。劉燈城表示,台灣自2018年整體信用卡簽帳金額突破新臺幣3兆元後,縱使受全球疫情影響,整體金額仍維持3兆元水準,而交易筆數則快速增加。亞太其他國家於2015至2020年信用卡占民間消費支出比例,也大都呈現成長趨勢。

近4成成年人無卡 信用卡還有成長空間

社會環境及消費習慣改變迅速,且金融競爭日益激烈,不過,劉燈城樂觀地說,截至2021年10月,我國信用卡持卡人數約1,193萬,換言之,尚約有751萬(近4成)20歲以上成年人並未持有信用卡,這是可以成長的空間,聯卡中心將與國內金融機構攜手合作推出TWIN Card自有支付卡品牌,規劃以虛擬發卡模式優化各項服務並簡化流程,藉由場景金融設計各項服務,期望提供民眾「無摩擦」消費體驗,激發非現金支付市場潛力與動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