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2021除權息〉不能只看除權息 留意稅負與基本面

2021/06/21 05:30

記者張慧雯/專題報導

想參加除權息行情,過去投資人首重「填息能力」,但隨著配息方式多樣化,不管是季季配、半年配都讓投資人參與除權息增添難度。但法人認為,不管怎麼配,重點還是要能「填息」;此外,值得留意的是,「單次」配發股利達2萬-1,000萬元時,就需額外課徵健保補充保費1.91%。

配息幾次融券回補幾次 不利作空

法人表示,1年內彈性多次配息的方式在國際間行之有年,且有辦法季季配息的公司,代表公司有競爭力且財務體質健全,而一年配息4次、2次,對投資人來說,最大好處就是縮短投資回收的時間、資金更充裕,但也有個問題是,部分投資人不喜歡參加除權息,季季配、半年配的個股除息前容易遭逢賣壓,恐讓股價更加震盪;對於愛作空的投資人來說,季季配就更不利,眾所皆知上市櫃公司除息前都會強制融券回補,若1年配息4次就會有4次融券回補,自然不利於個股作空。

大戶健保補充保費得多繳

至於稅的部分 ,同樣值得投資人關注。由於法規是針對「單次」配發股利達2萬-1,000萬元時,就需額外課徵健保補充保費1.91%。如此說來,小散戶1年若是領取2萬元股利,一次領就會被課稅,但分成半年、或是季季領,反而無需課稅,但股市大戶原本只要繳1次健保補充保費,如今可能變成繳2次、繳4次,是否引起棄息賣壓則值得觀察。

針對投資人參與除權息,法人最後建議,除注意股票的「填息能力」外,也要注意個股的基本面、成長性,就算是鎖定高殖利率股票的投資人,同樣也得留意,高股息是否因個股股價較低,顯得殖利率較高?總之,買股票可不能只看除權息而已,若只賺了息、卻賠了資本利得,有可能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