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電商大戰-競爭篇〉流血補貼掀混戰 跨境電商分一杯羹

2018/12/17 06:00

台灣電商業者類型與代表業者

記者廖千瑩/專題報導

電子購物業營業額及年增率

台灣電商競爭激烈,根據商發院調查,國內電商市場規模約1兆4,481億元,預估明年還會持續成長。不過,這兩年兩大中資色彩電商淘寶、蝦皮陸續加入後,國內電商市場生態起了很大變化,與本土電商龍頭網家的戰爭還在持續當中,誰能在這場電商混戰中勝出,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民眾消費習慣改變 電商市場續成長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2017全球電子商務平台」報告,預估全球零售電商銷售額將從2017年2.29兆美元成長至2021年的4.479兆美元。台灣電商市場也不遑多讓,今年6月亞太網路諮詢機構一份報告指出,推動台灣電商市場成長的關鍵,在於網路普及率上升、網購用戶數、線上訂單、每筆消費的持續增加,以及民眾消費習慣的改變。

台灣電商發展成熟,近年也吸引業者爭相投入,就連跨境電商也來分一杯羹,號稱新加坡商的蝦皮購物及淘寶,還有日本樂天市場、新加坡新創旋轉拍賣等,紛紛搶入,激化國內電商競爭。而在激烈競爭下難以生存的電商,這兩年不在少數,包括ASAP閃電購物網、新蛋生活網等,今年都在無預警情況下吹熄燈號。

商發院商業科技應用研究所副所長戴凡真認為,台灣電商後續應該想辦法創新,致力於提供消費者更好的社交、娛樂跟體驗,才能再創電商奇蹟;否則,按傳統作法只是在網路賣東西,幾家大的電商都出現瓶頸,應該要給消費者更好的購物體驗,就像雅虎近期試圖從內容進行改變,東森購物則發展直銷電商。

境外平台來搶生意 變成不公平競爭

戴凡真指出,台灣電商市場發展成熟,自然吸引國際競爭者加入,卻造成台灣業者不公平的競爭。像淘寶,因為平台在海外,註冊的不是無店面零售,而是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跟廣告傳單分送業,用意昭然若揭,淘寶根本不打算在台設分站,只是想大打廣告,吸引台灣消費者上國外平台買東西,賺走台灣消費者的錢,但稅收卻課不到。

戴凡真強調,台灣電商所有的稅都要繳,還要因應政府個資檢查,較跨境電商要付出更多成本,還有退貨問題;政府應正視此問題,不應放任跨境電商透過境外平台大做台灣生意,近年淘寶、蝦皮相繼進來,京東也在蠢動,政府應該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環境,不要讓本土業者吃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