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中國的大豆熟了嗎?

2018/05/07 06:00

美中貿易戰,連大豆都被拿出來談。(路透)

◎歐陽書劍

中美貿易戰暫時處在過場階段,雖然美國總統川普放話要提出中國難以接受的方案,但仍僅是放話,只是中國的反應應該都被透視了,當外匯存底及大豆都被拿出來討論或做為工具時,已經顯示籌碼不多。中美兩大巨人的小豆子之爭,反映了經貿現實的殘酷。

一般基礎經濟學課本在供給與需求之後,會探討供給與需求的價格彈性,發掘供需受價格變化影響的程度,這也可看成買賣雙方的調整能力,愈有應變力、愈有彈性,愈可不受制於對手。中國要對美國進口大豆加徵二十五%關稅,國內與國外的供需調整能力,就是勝負的關鍵。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的世界農業生產報告,美國每公頃種植面積產出三.三公噸大豆,估計年產量約為一億兩千萬公噸,而中國因種植方式、技術及天候等自然條件等劣勢,單位種植面積僅能生產一.八一公噸,約僅美國的六成,效率遠落其後,大豆一年總產量則不及一千五百萬公噸。

美國及巴西合計年產大豆約兩億三千多萬公噸,占全球年產量的七成,排在第三名的阿根廷產量約四千萬公噸;而消費量最高的中國,年需求約一億一千萬公噸,其次為美國的五千多萬公噸、巴西及阿根廷的四千萬公噸左右。國內的供需相減後,全球的主要出口國就是巴西及美國。各國大豆的生產與消費非常不均衡,供給面由美、巴寡占,而需求面則以中國進口最多,約占了全球進口量的六成五。

中國二○一七年進口大豆達九五五四萬公噸,即使中美貿易戰已經開打,中國農業部在上個月舉辦的二○一八年農業展望大會中,發布的「農業展望報告(二○一八至二○二七)」仍透露未來十年大豆進口態勢不變,在積極增加種植面積及單位面積產量後,估計二○二七年的總產量也僅有一六○○萬公噸左右,需求量卻高達一億一千六百萬公噸以上,至少要進口一億公噸,「大豆產不如需仍為常態」。

美國最新的統計也顯示,中國今年三月自美國進口的大豆雖比去年同期減少三萬四千多公噸,但相較於每月從美國進口的百萬公噸以上數量,實際上僅約降低三%。不過,美國三月出口至埃及的數量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四十幾萬公噸,而對台灣的大豆出口也較去年同期增加十幾萬公噸,約增加為三倍,順利分散了市場,且美國大豆的價格也依然延續周期性的反彈走勢。

大豆主要用於壓榨,壓榨後產生豆油及豆粕,前者可食用或做工業應用,後者主要做為牲畜與家禽飼料的原料,隨著經濟發展,需求有增加趨勢。中國若是曾嚴肅地思考,以提高大豆關稅反制美國的貿易叫陣,應要能安排替代方案,若不減少消費,則需在其國內增產,或另闢進口來源。

中國的選項其實不多。目前全球一年大豆總出口量約一億五千萬公噸,扣除美國的五千多萬公噸,全出口至中國也不夠,即使全送中國,各國需求仍由美國的出口遞補,美國受傷也不大。若中國想在國內加速擴大生產大豆,則牽涉土地使用的替代性,除了效率會更為下降,也將影響其他農作物的生產;中國想要催熟大豆產量,短期間絕對無法達成目標。

從大豆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來,貿易戰可能迫使各國重組生產資源,降低生產效率,在限制自然發展的進出口後,沒有國家得利,但有的國家會損失比較大。或許也應了解的是,有些東西,顯然是不應該被拿來當做籌碼。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