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蘋果創新能力強弩之末 外媒指特斯拉、鴻海接棒

2016/07/20 06:00

蘋果近期推出的幾支新iPhone都未能讓人耳目一新,產品創新能力於科技業變遷快速之際備受質疑。(美聯社)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英國科技網站TechRadar報導,蘋果近期推出的幾支新iPhone都未能讓人耳目一新,產品創新能力於科技業變遷快速之際備受質疑,6家科技公司具有挑戰蘋果的潛力,依序為擴增實境品牌Magic Leap、特斯拉(Tesla)、臉書(Facebook)、安謀(ARM)、台灣鴻海集團、中國華為。

報導指出,未來硬體設備將被「混合實境」所取代,耳機、頭戴裝置、視網膜顯示器讓我們不需經過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即可和電腦互動,而這就是Magic Leap的技術所在:能創造和實體世界相符的現實影像,立體投影進入使用者的眼中。Magic Leap已獲得Google和阿里巴巴的投資,有些人認為蘋果仍未趕上這個新趨勢。

特斯拉是「連網汽車」趨勢的佼佼者。科技研究顧問公司TechMarketView主席何威指出,可連網、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將是未來科技領域重心之一,以營收計是「最大咖」,連網汽車市場規模較手機市場大上10-20倍。目前蘋果Apple Car仍在只聞樓梯響階段,不清楚將開發實體車或只提供連結裝置。

臉書透過收購Oculus Rift,未來鎖定在虛擬實境(VR)的發展。Oculus提供成熟VR硬體、臉書布局人工智慧(AI)、且有高達16.5億用戶的大平台,站在較蘋果更有利位置。

蘋果在「物聯網」布局可能落後。國際矽智財巨擘安謀(ARM)從一個靠專利授權的公司(依賴度現已低於50%),已轉向物聯網領域。安謀微傳輸器和半導體產品未來有機會成為物聯網產品嵌入的核心。

台灣鴻海集團也被點名,在接連收購夏普和諾基亞後,積極轉型,走出單純為蘋果代工的模式。鴻海未來不僅代工組裝蘋果iPhone,也可能供應OLED螢幕;若蘋果未來求售iPhone品牌,鴻海憑多年供應鏈及上下游整合的能力,甚至可能買下iPhone品牌。

全球第3大智慧機品牌的中國華為,則以研發投資超越蘋果,被選為未來可能挑戰蘋果的公司之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