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自2020年下半年破裂後,迄今仍深陷泥沼,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人選擇承受巨額虧損,出售持有的中國商用不動產,這個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的壓力。 (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彭博》報導,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自2020年下半年破裂後,迄今仍深陷泥沼,越來越多多年前砸重金押注中國房市的外國投資人,被迫選擇承受巨額虧損,出售持有的中國商用不動產,這個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的壓力。
自2024年年底以來,包括貝萊德(BlackRock)和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在內的資產管理業者紛紛拋售中國商用不動產,出售價格遠低於購買價格,導致為這些資產提供融資的銀行也跟著賠錢。
有交易員和銀行員表示,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機構正在考慮剝離在中國的資產。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已發出警告,其在中國的房地產貸款違約率將上升。
根據MSCI Real Capital Analytics彙編的數據,過去15年,外國買家對中國的辦公大樓、倉庫、購物中心和數據中心投資了近1400億美元(新台幣4.3兆元)。他們先前押注中國房市,認為隨著經濟活動的增加,中國對商辦的空間需求將持續成長,並給他們帶來獲利機會,但事實證明,這是個嚴重誤判。
隨著中國多家房企接連暴雷,前所未有的房地產供應過剩導致租金下跌,同時還有許多房產價格暴跌,有些甚至跌回10年前的水準。
外國投資人主要投資北京和上海的商用不動產,這些商辦占外國投資人房產投資的很大一部分。但自2019年起,北京和上海的商用不動產估值跌幅已超過40%。
中國主要大城市的商辦空置率高居全球前列,介於20%到40%不等。房地產顧問公司和經濟學家預計,需要數年才能消化中國的商用不動產的過剩供應,反彈得等到數年以後。
一些外國投資人不得不降價出租或續租,有些租金收入比過去低25%。即便如此,外國投資人仍覺得很難從中國房市抽身而退,甚至難以收回成本。現在的問題在於,業主等待出售的時間越長,損失就可能越大。
彭博產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 亞太房地產高級分析師Patrick Wong表示:「外國投資人在中國投資的房產被套牢了。對外國投資人來說,最好的選擇是找到本地買家,不過就連中國國企也在觀望,等待房地產市場出現好轉的跡象。」
MSCI 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人在COVID-19疫情前重金押注中國房地產,2019年外國投資人購買中國房地產的金額創下近200億美元(新台幣6142億元)的歷史新高。
惠譽評級中國房地產行業主管鄧碧瑩表示,中國的惡劣市場環境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不良資產被拋售,這些不良資產反過來會影響同類商用不動產的估值,而估值暴跌將進一步拖累一些更健康的房產價值。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亞洲房地產經濟服務主管威爾遜(Nicholas Wilson)預測,2026年中國商辦租金將持續下降,到2030年,中國房地產的名目產值仍將低於2020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