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的高峰出現在2020、2021年,單一年度可以拆除逾5200棟建物,拆除建物面積將近7大棟台北101大樓規模。(記者徐義平攝)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老屋重建的第一步就是拆除舊建物,而拆除建照可做為重建的主要參考數據,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最新發布的全國建物拆除建照統計,近10年的高峰出現在2020、2021年,單一年度可以拆除逾5200棟建物,拆除建物面積將近7大棟台北101大樓規模。
2022年拆除建照棟數又跌破5千棟,自此至今連續3年不到5千棟,且2022至2024年的3年期間,僅有2023年度拆除建物面積超過70萬坪,2024年已不到60萬坪。
房產業者指出,都更、危老都是透過拆除老舊建物,重新興建全新且符合現在耐震結構與建築法規的建物,因此可參考拆除年度建照統計量進而分析都更、危老重建的榮枯。而2016至2025年1至7月的近10年期間,全國累積拆除近4.58萬棟建物、合計拆除建物面積達638.5萬坪,相當於56.44棟台北101大樓規模。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政府積極推動危老重建後,因重建門檻低、容積獎勵明確等優點,一度催生出老屋重建熱潮。但隨著開發時程容積獎勵落日,以及重建意願高的地主多已加入重建行列,危老重建速度放緩,以致於整體重建拆除量體下滑。接下來又有房市景氣走弱的影響,老屋大舉重建之路依然漫長。
房市走弱 老屋重建速度放緩
台北市是全台房價最高都會區,但因可開發素地稀少,多數建商都將開發資源集中在都更、危老案,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訊,2016年至2025年1至7月的近10年時間,台北市累積拆除5754棟建物,拆除建物面積合計近110萬坪、相當於9.7棟台北101大樓規模。不過,若進一步分析近10年、每一年度台北市拆除棟數、建物面積占全國比重,幾乎都在10%出頭,不會超過15%。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分析,拆除執照與建造執照是有連動,但兩者關聯就是前者是舊庫存量退出市場,而後者則代表新供給數量,如果同時發生在舊市區,就代表著建物新陳代謝。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