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文章指出,川普政府聲稱關稅由貿易夥伴承擔,但所有經濟學家都認為,最終將由消費者買單。(法新社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一直在說,高額的關稅收益將會給美國帶來更大的繁榮,但《彭博》的一篇文章指出,川普政府聲稱關稅由貿易夥伴承擔,但所有經濟學家都明白這不是真的。
美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消費支出出現下滑,原因何在,美國勞工部8月1日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可能解釋了美國消費者為何猶豫不決:美國就業市場已陷入停滯。在過去3個月,非農新增就業人口僅10.6萬人,而且製造業還流失了大約3.7萬個就業機會,勞動參與率連續第3個月下降,跌至2022年以來最低水平。
《彭博》文章認為,川普在關稅和貿易等方面的混亂政策,使得美國企業和家庭感到不安,這是不可否認的。川普4月初推出的對等關稅與現在的經濟局面,兩者之間存在明顯關聯。但川普政府7月31日變本加厲,將把美國平均關稅稅率提高到15.2%,這是自19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準。
那麼,究竟由誰支付關稅?專家認為實際上是美國本土進口商,企業然後再決定要將多少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一些美國經濟學家認為,這是美國歷史上對企業和家庭徵收的最大稅負。
根據估算,新關稅將為美國政府帶來2500億美元到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7.5兆至12兆元)的收入,但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7月31日公布的報告預測,現有的關稅將導致每年GDP(國內生產總值)減少1150億美元(新台幣3.4兆元),由於關稅導致物價水準上漲,平均美國每戶家庭的收入損失2400美元(新台幣7.2萬元)。
一些法國經濟學家也持同樣的觀點。安盛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莫埃克(Gilles Moëc)在《世界報》8月2日刊出的專訪中表示,川普在短短幾個月內,將美國向世界徵收的關稅從平均2.5%提升到平均15%以上,但誰將支付這些關稅呢?
專家認為現在去評估還為時過早,但已經出現了一些信號。例如,美國過去3個月的玩具價格按年率計算上漲了14%,家電也上漲了6%。玩具和家電幾乎都是進口的,美國這類廠家所剩無幾,因此,消費者在美國境內購買這些產品,幾乎沒有真正的替代方案。也就是說,美國人最終承受了價格上漲的後果。
莫埃克認為,關稅最終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這也是美國聯準會(Fed)的觀點。莫埃克表示,關於價格人們已經說了很多,但關稅也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影響程度會有多大,差不多所有專家都得出了同樣的計算:在12個月時間裡,美國GDP會損失0.75個百分點,到2026年年底,甚至損失會達到1個百分點。這雖然不是世界末日,但仍然問題嚴重。
儘管關稅也對美國經濟有積極的影響,它為美國政府帶來收入,2025年海關收入預計1080億美元(新台幣3.2兆元),比2024年增加了2倍。但莫埃克表示,一開始有回報,但不會是免費的。要麼關稅發揮作用,重新平衡美國的貿易,然後進口量就會下降,而關稅收入也會隨之下降,要麼關稅沒有起多大作用,美國繼續擁有巨大的聯邦收入,但貿易平衡將繼續惡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