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已通知國內汽車製造商,在美中貿易戰背景下,希望他們確保今年使用的晶片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為中國製造。但業內人士透露,該目標很難實現。(路透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中國更加希望擺脫對美國高階晶片的依賴,但顯然力有未逮。北京當局已通知國內汽車製造商,希望他們確保今年使用的晶片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為中國產。但業內人士透露,該目標很難實現,因截至2024年年底該比例僅約15%。
報導說,今年4月底,中國悄悄給予美國製造的大部分進口晶片豁免125%關稅,這凸顯了其在晶片領域的弱點。業內人士指出,豁免關稅的決定是在中國汽車製造商遊說之後做出的。
美國在高階晶片領域掌握著主導權。雖然美國晶片僅占中國進口晶片的一小部分,但用於汽車的關鍵晶片,例如微控制器(MCU)以及處理信號的模擬晶片,中國一直以來依靠進口。這類產品都出現在中國的豁免清單上,北京今年4月底給予美國進口的逾90%晶片豁免關稅。
過去10年,儘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減少對外國晶片的依賴,但中國的晶片進口金額持續成長。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4年中國進口晶片金額達到4120億美元(新台幣12.8兆元),年增10%。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近期通知國內汽車製造商,希望他們確保今年使用的晶片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為國產。但業內人士說,該目標很難實現,因截至2024年年底該比例僅約15%。近年來,中國工信部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官員多次提出中國在車用晶片自足率過低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指出,車用晶片設計通常需要1年半到2年時間。知情人士表示,考慮到更嚴格的安全要求,車用晶片還需要額外2到3年時間進行測試和驗證。
此外,大型全球半導體公司傾向於為汽車製造商提供完整的產品組合,但中國汽車製造商往往不願轉向未經市場檢驗的本土晶片製造商,畢竟這些廠商只能提供1種或少數幾種產品。
儘管中國晶片製造商經常打出「國產」和「使用中國芯」之類的口號,但現實是,中國仍依賴部分對汽車和其他工業品至關重要的美國晶片。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2023年中國市場智慧駕駛晶片的裝機量排行中,美國特斯拉的全自動輔助駕駛(FSD)晶片以約120.8萬顆的銷量位居榜首,市占率達37%;輝達的Orin-X芯片以109.5萬顆銷量緊隨其後,市占率33.5%。高通在駕駛座儀表板晶片的供應上則居於領先。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