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企業工會理事長陳春生。(中鋼提供,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去年中國鋼鐵惡性競爭、生產過剩,有近1億1千萬噸鋼鐵出口,低價鋼材大量湧入台灣市場,對本土鋼鐵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引發台灣岡山地區扣件業等中小企業工廠經營困難、關廠倒閉的風險。中鋼企業工會今(22日)呼籲政府應「積極調查」,並對中國進口鋼鐵產品課徵反傾銷稅,與擴大公共建設、綠色轉型,三箭齊發拯救鋼鐵產業經濟。
中國去年粗鋼產量為10.05億噸,年減1.7%,創五年來新低;不過,去年中國的鋼鐵出口量卻有1.1億噸,創2015年來新高;中鋼去年9月已向財政部申請反傾銷調查,目前程序仍在調查中,並未有新進展。
中鋼企業工會指出,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升,減碳是各國政府的重要議題,台灣明年也即將開始徵收碳費,對國內傳產業衝擊不言而喻。政府應思考積極推動國內產業優先使用綠色鋼材,並訂定相應的獎勵措施,以鼓勵企業積極開發低碳、環保的製造技術,才能達成政府2050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
此外,中鋼企業工會也倡議,政府要對進口鋼材課徵進口碳關稅,以維持貿易競爭的公平性,降低外國低價鋼材對國內市場的衝擊,以阻止紅色供應鏈狙擊台灣產業的風暴。
當政府開始課徵碳費後,也有導致產業外移、勞工失業疑慮,勢必對國內的經濟發展造成衝擊,政府應提早採取因應措施,推動公共建設和基礎建設,並指定使用國內鋼材,擴大綠色鋼材採購,不僅能提升國內基礎設施品質、帶頭促進國內鋼鐵及公共工程產業推動淨零碳排、減少對傾銷的高碳排進口鋼材依賴,還能創造大量就業與商機,提升國內產業的競爭力,順勢帶動經濟成長。
陳春生呼籲,透過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導,指定優先使用國內綠色鋼材,鋼鐵產業有訂單、有獲利才能積極投入低碳技術研發,提升產品綠色競爭力,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減少碳排放,符合全球環保趨勢,兼顧企業永續經營與經濟發展,也保障國內勞工穩定就業環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