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公布今年符合「敵意併購」的名單,與去年一樣是「七金八銀」。圖為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根據現行法令規定,若金控或銀行想要發動「非合意併購」(敵意併購),必須符合金管會設定的四大條件門檻,才能擁有「入場券」;而金管會今(15日)公布也最新名單,2024年仍是維持「七金、八銀」不變,台新金因為「淨值報酬率」(ROE)不符合標準而掉出名單榜外,另外,今年也新增玉山金。
所謂金金併「七金、八銀」是指符合四大條件門檻的金控與銀行家數,每年名單可能都會小幅度變動,過去也曾經是「五金、六銀」。
由於在公開市場啟動敵意併購,茲事體大,因此,並非每家金控或銀行都有資格可以發動,金管會也訂出四大門檻標準,「非合意併購」之申請人,必須符合相關條件者,才有資格遞件。
金金併非合意併購之四大條件門檻,包括:「資本充實」、「經營能力佳」、「具國際布局發能力」及「企業社會責任良好」。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表示,根據最新調查,以去年的數字為統計基礎,符合非合意併購資格的金控共有7家,包括:富邦金、中信金、國泰金、玉山金、元大金、永豐金及凱基金。
至於符合資格的銀行有8家,包括北富銀、中信銀、國泰世華、台新銀、元大銀、永豐銀、玉山銀及上海銀共計8家。
侯立洋說,若與2023年的名單相比,今年金控的家數並沒有改變,因為多了一家玉山金、但少了台新金;他說明,台新金是因為稅前ROE不符合,低於同業平均數的前三分之二,至於玉山金則是ROE變佳,所以今年進榜「七金」。
根據金管會公布的「金控或銀行投資金融機構令釋」第4點,在四大門檻條件的第二項「經營能力」規定,「最近3個年度均無累積虧損」,且「最近3個年度之合併報表稅前ROE及ROA平均數均不低於同業前三分之二水準」。
不過,即使擁有「入場券」,金管會仍擁有「非合意併購」的最終准駁權;例如:八月、九月掀起的新光金搶親大戰,金管會就不同意(緩議)中信金申請案;也就是說,就算在「七金、八銀」的名單內、就算拿到「入場券」,但是,最終仍要主管機關金管會點頭。
此外,根據法令,四大門檻條件的另外三項內容,分別為「資本充實」:設算以資本計提原則所計算取得控制性持股後之資本適足率超過法定標準,且雙重槓桿比率(金控)或投資限額(銀行)未超過法定上限。
「有國際布局發展能力」:申請人於3個以上國家或地區設有營業據點(不含辦事處),且其中1個營業據點經營業務超過5年 (申請人為金控,以旗下子公司之合計營業據點計算)。
「企業社會責任良好」:最近3個年度之公司治理評鑑均屬前35%,並能提出深耕社會責任具體事蹟(如積極參與社會或公益活動、消費者保護、勞資關係與員工福利、環境永續、企業社會責任政策等事項有具體良好事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