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WSJ:習憂鼓勵懶惰 拒全民發錢救經濟

2023/08/28 07:32

習近平抗拒全民發現金,擔心導致「福利主義」。(美聯社資料照)

〔記者魏國金/台北報導〕儘管經濟學家疾呼北京,透過刺激消費支出,比如美國疫情期間的全民發現金,以提振經濟。然而中國迄今對此敬謝不敏。消息來源透露,這是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擔憂此舉將導致「福利主義」,一名知情者說,中國官員在與跨國機構的會議上,釋出的訊息是「西方的社會支持只會鼓勵懶惰」。

華爾街日報報導,意識形態主導中國的經濟政策已到了改革開放近半世紀來,前所未見的程度,阻礙了領導高層採取行動,刺激疲軟的經濟。儘管經濟學家主張,加速中國轉型至消費主導的經濟,長期將使經濟成長更具持續性,然而消息人士透露,習近平卻對西方以消費驅動的經濟成長抱持根深蒂固的哲學性抗拒。習認為如此的增長是浪費,也與其讓中國成為全球工業與技術強權的目標相左。

習認定北京應堅守財政紀律,尤其考量沈重的債務負擔。這讓類似美歐採取的刺激或福利政策不可行,轉向多年的集中掌控經濟,也不太可能逆轉。本月16日刊登在中共「求是」雜誌的一篇習的演說,顯示北京無意仿效西方的刺激措施。習敦促「保持耐心」,必須避免遵循西方的增長模式。消息來源說,刊載的時機是蓄意的,該演說發生在二月,而在一連串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走弱後才公開。

中國目前提振經濟的選項包括擴大基礎建設與其他政府支持項目的支出,以及進一步放鬆信貸。這反映北京偏好透過基建投資,或將資金導入可推展中共目標的半導體與人工智慧等重點產業等方式,讓政府在促進增長上扮演核心角色,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或許不足以使中國經濟恢復活力,隨著政府已無多少有用項目可供建設,投資基建,以刺激增長的效益遞減。

消費仍佔中國經濟較小部份,若適當鼓勵,可帶動多年經濟成長,但中國卻不願加大押注消費,中國官員抗拒鼓勵少儲蓄、多支出的政策轉變,比如擴大醫療與失業福利。

數據顯示,中國家庭從社會安全系統取得的現金福利僅佔GDP的7%,歐美家庭則約3分之1。自2016年以來,家庭消費約佔中國GDP的38%,美國則為68%。去年中國家庭將其可支配所得33.5%儲蓄,該比例從2019年的29.9%上升,中國家庭的儲蓄率一直名列全球前茅。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中國決策者向來認為將資源導向國有部門,比將錢交給人民能更快、更可靠的促進成長。他們認為消費者比國企更善變、更不易掌控。知情者說,中國官員向跨國機構解釋為何不比照美國在疫情期間發放現金或消費券時,提出相同論點。

他們透露,中國官員在相關會議上向國際人士訴說習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遇的苦難,而這些幫助他形成撙節孕育繁榮的觀點,一名知情者說,「中國官員釋出的訊息是,西方的社會支持只會鼓勵懶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