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柯文哲稱台灣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經濟學者:完全錯誤

2023/07/11 17:14

柯文哲稱台灣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學者對此反駁,台灣完全不符合「中等收入陷阱」定義,且產業多元發展、帶來經濟韌性。(資料照)柯文哲稱台灣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學者對此反駁,台灣完全不符合「中等收入陷阱」定義,且產業多元發展、帶來經濟韌性。(資料照)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近日參加節目大談2024選舉話題,並拋出台灣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等語,引發網友討論。經濟學者對此反駁,台灣完全不符合「中等收入陷阱」定義,且產業多元發展、帶來經濟韌性,大家也正努力升級,解決薪資成長緩慢的問題。

節目中主持人吳子嘉詢問「柯P的經濟策略是什麼」,柯文哲並未正面回答,僅提到「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他認為台灣是個典型的例子,因為做代工、低附加價值的產業,如果產業沒有升級,只要薪資一提高,廠商就移出去了,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台灣20幾年來實質薪資所得沒有上升,正是印證這個理論。

吳子嘉聽完表示,「柯P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你今天不能回答我沒關係,但是在選舉過程中,必須要提出讓我們年輕人能夠滿意的,或是能夠解決年輕人的問題,脫離你講的中等收入陷阱。」

不過,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今天受訪直言,「全世界討論中等收入陷阱時,是不會有人把台灣放在裡面的」。

他指出,「中等收入陷阱」通常指開發中國家成長到人均所得約1萬美金時,面臨停滯期,難以突破人均所得1萬美金。背後主要有2大因素,第一是投資邊際效益降低,第二是太過依賴單一產業,製造業成長緩慢,例如新興市場國家依賴礦產或農產品等,沒有多元的產業發展,容易陷入成長停滯、人均所得無法突破的現象。

柯文哲稱台灣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邱俊榮認為這是賣弄名詞。他說,也許台灣實質薪資成長比較緩慢,但完全不符合「中等收入陷阱」的定義,人均所得早已突破1萬美金,來到3萬多美金。

邱俊榮說明,在前述所提2大因素中,近年台灣投資額佔GDP的比重,在美中貿易戰後明顯提高,並沒有投資減緩的現象;此外,台灣產業也沒有不夠多元,雲端、人工智慧、電動車、太空產業、傳統產業,我們哪一個不要?這些新興產業其實很蓬勃,如果去和國際比較就會發現,很少國家可以像台灣這麼彈性地發展多元產業。

邱俊榮分析,這樣多元產業的經濟體會有一個好處:有時這些產業賺錢、有時那些產業賺錢,帶來經濟「韌性」 ,因此無論外在的情況多糟,我們GDP成長大概都能夠維持相對不錯的水準,在這種情況下,把台灣形容成「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很恰當。

柯文哲聲稱因為台灣只做代工,薪資一提高,廠商就移出;邱俊榮澄清,「只做代工不代表就會中等收入」,全世界開始發展代工時,台灣是首屈一指的國家,而且薪水增加得非常快。後來面臨更多競爭,反映在價格面上,侵蝕獲利、薪資也就成長不夠快,這些台灣的確都經歷過,但我們現在也很努力升級,包含將部分製造業轉為高附加價值的軟體服務業、留住高階製造業等。

邱俊榮強調,現在大家都看到這些問題了,重點是要不要改變,「要講困境大家都會講,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案比較重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