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查到了!餐飲物價狂漲元凶曝光 這5類食材漲幅最大惹禍

2022/01/05 05:56

首次上稿 00:20
更新時間 05:56

「物價聯合稽查小組」追查後,發現進口牛肉、本土豬肉、雞肉、食用油品與加工火鍋料等五類食材漲幅最大。(資料照,記者鹿俊為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國內餐飲物價漲不停,通貨膨脹壓力日益增加,「物價聯合稽查小組」追查後,發現進口牛肉、本土豬肉、雞肉、食用油品與加工火鍋料等五類食材漲幅最大。高檢署獲報後,3日啟動「查緝民生犯罪聯繫平台」,由各地檢署與各縣市政府聯手,查明中、上游供應商有無囤積或散布不實資訊等抬價行為,以確保物價平穩。

稽查小組查出五類食材漲幅劇烈。(記者吳政峰翻攝)

國內肉類與蔬菜的生產端售價無明顯波動,但從去年底起,末端的餐飲業卻陸續調高售價,行政院為了解其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責成法務部召集公平交易委員會、農委會、經濟部、財政部、消保處等機關組成稽查小組,先從已漲價的連鎖火鍋店、速食店等業者查起。

經過三波行政調查、勾稽24間業者所提供的進貨資料後,小組成員發現進口牛肉、本土豬肉、本土雞肉、食用油、加工火鍋料等五項食材成本漲幅最大,今年初向上溯源,二度訪查中、上游供應商,查明盤商進、銷貨的數量是否合理,有無刻意囤積、哄抬價錢,截至4日,已訪查26間供應商。

高檢署也同步啟動偵查,3日發函要求各地檢署於15日前啟動「查緝民生犯罪聯繫平台」,與各縣市政府農政、衛政、警政與調查局合作,訪查中、上游供應商的價與量,除了查明有無人為抬價而囤貨,還要釐清是否有廠商傳播不實訊息、造成預期性漲價的恐慌心態。

與過去不同的是,檢方此次採取「期前偵查」手段,也就是透過各機關即時回傳的訊息,主動判斷有無主動立案偵辦的必要,不再被動等警調蒐證完成,再報請指揮。檢察官參與程度高,更具實效性,偵查範疇也更加全面。

法務部指出,檢察官啟動偵查所依據的法條為刑法第251條「意圖抬高交易價格而囤積民生必需飲食、農產品、糧食,且要無正當理由不應市銷售者」,透過查價,查明盤商有沒有大量進貨但小量賣出,或刻意釋放不實風聲,營造缺貨假象,藉以哄抬價格,從中牟利。

法務部指出,糧食售價由市場決定,非檢察官,但盤商若刻意囤貨不銷售以抬價,或意圖影響價格而散布假訊息,仍可能觸法,最重可處3年刑,併科30萬元罰金。

我國對貨品價格採自由經濟,由市場擇優汰劣,只有三度在非常時期透過立臨時法以維穩物價,分為九二一大地震的「總統緊急命令(九二一震災)」、SARS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防治及紓困暫行條例」及武漢肺炎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