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裙帶資本主義是中國另一枚深水炸彈

2021/11/12 20:41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金融系統迫在眉睫的危險不只恆大。(路透)經濟學人認為,中國金融系統迫在眉睫的危險不只恆大。(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經濟學人》指出,對有毒債務(toxic debt)的恐懼向來是中國經濟的特色,最新的恆大事件恐癱瘓中國房地產部門;恆大的觸角深入中國金融系統最黑暗的角落,並圍繞著銀行與影子放貸機構,然而就在恆大吸引全球關注之際,中國另一個金融系統風險已蠢蠢欲動—中小銀行的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

標題為《中國金融系統迫在眉睫的危險不只恆大》的文章說,北京對房地產槓桿的打壓已將恆大推至倒閉邊緣,其他大型開發商也被5兆美元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隨著更多債務到期,相關震盪恐加劇,根據野村證券,2022年第2季,中國房地產業必須償付200億美元離岸債券,亦即兩倍於本季規模。外國投資人很快嗅到風險,中國垃圾美元債的殖利率已飆漲至24%,多數發債公司已被拒於市場門外。

文章指出,中國房地產貸款的損失將傷害銀行系統,然而放貸機構也面臨另1危險。裙帶資本主義在中國中小型銀行間蓬勃發展,因大型國有銀行熱衷對其他國有企業提供貸款,而民營公司與企業家則買進銀行股份,以期取得信貸優惠。

儘管涉及的銀行通常是中小銀行,但匯聚起來卻變成為大問題。根據《經濟學人》統計,中國商業銀行系統中,高達20%與民營公司或企業大亨關係緊密,該問題已暴雷過,2019年包商銀行的倒閉引發銀行拆款利率飆升,進而使更多地區銀行倒閉。恆大持有瀋陽盛京銀行34.5%股份,據悉因涉及1000億人民幣的關係人交易(related-party deals)而遭調查。

該文說,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而言,國家控制是房地產與銀行風險的解答,為讓建案持續進行,地方政府接管控制一些未完成項目,而在中小銀行,許多企業股東被迫退出,並由地方政府的資產管理人取而代之。

這揭露了習的經濟哲學的限制,國家控制的擴張或許防範了全面性恐慌,但困擾中國市場的許多扭曲是因嚴苛的國家控制所致,在一些民營企業,與銀行的內線交易向來是應對國家主導、歧視他們的銀行系統的方法。習近平透過國家掌控,或許成功避免1場突如其來的壞帳風險,但他不願受法規約束、公平對待公民營公司,以及提供投資人可預測性,將使中國金融系統註定未來承受更危險扭曲之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