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國民黨立委將台電虧損矛頭指向綠電躉購費率過高。台電指出,躉購費率機制(FIT)早在二○○九年馬政府時代確立,當時光電每度十一.七六元,今年降至每度四.三元,減幅近六成,近年來綠電躉購支出占總支出約一成;未來隨躉購費率逐年下降,與市電價格差距縮小,會有更多綠電直接進入市場售電予用戶,不須再躉售給台電。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指出,光電費率從二○一○年起的每度十一.七六元,大幅降至今年四.三元,風電費率也從二○一七年起每度六.○四元高點逐年降至四.五一元,降幅二.五成,逐步縮小與台電發電成本及市電價格差距。
針對綠電躉購價量,台電統計,近兩年外購綠電占總支出約一成,二○二四年綠電收購量為二二一億度,約一一九三億元,光電一三六億度占六十二%,平均每度四.九元,風電七十七億度占三十五%,平均每度六.六二元。
台電表示,綠電成為國家產業剛性需求,躉購制度是國際普遍推動再生能源早期發展的機制,目前國內半導體大廠已與離岸風電開發商洽談簽約,未來第二階段潛力場址競價風場、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風場的風電也會全數賣給民間,「若沒有躉購機制扶持再生能源早期發展,當今業者也無從購買所需的綠電」,隨著市場技術成熟,躉購費率逐年下降,未來光電大型案場、離岸競價及區塊開發風場將直接進入市場售電予用戶,不再躉售台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