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財經週報-新新併〉新新併後 台灣金融版圖的新局面

2025/07/21 05:30

未來台灣金融業若能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台新、新光這場合併才能算是成功的起點。(記者靳昌玲攝)

■劉燈城

台新與新光金控合併後,躍居台灣第四大金控集團,僅次於國泰金控、富邦金控與中信金控。(記者靳昌玲攝)

2025年7月24日將是台灣金融產業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台新金控(2887)與新光金控(2888)將正式合併,誕生首家由兩家金控公司「合意合併」的新金控集團,也象徵著台灣金融整併邁入全新階段。這樁合併案,是台灣金融業邁向規模經濟與結構轉型的重要起點,也標誌著「Overbanking(銀行過多)」的問題,可透過市場機制獲得解方。

台新金與新光金合併時程表

回顧台灣的金融版圖歷程,從政策驅動到市場主導,大致可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光復以後的國有化與公營金融體系奠基,主要即是臺銀等省屬七行庫及中國國際商銀等國家行局的茁壯,大部份屬公營銀行;第二階段是1990年代金融自由化,開放民營銀行設立(16家)曁公營銀行民營化(三商銀民營化),以及允許金控成立(陸續16家),使金融業數量大幅增加;第三階段是2000年代的「二次金改」,因銀行家數過多,規模小,希以政策手段促進整併,可惜未竟全功;如今,則進入第四階段,由民營金控主導,透過自發整併以追求綜效與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

台新擅長財管 新光以保險起家

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過去的業務重心各有不同,其中台新擅長銀行業務、數位金融與財富管理,而新光則以保險起家,擁有龐大的保戶與壽險資產;這種互補型合併,應可進一步打造跨領域財富管理平台。另外,二家金控的合併之所以具有指標性意義,更因為它非出自政策壓力,而是雙方企業經營策略與產業趨勢評估下的理性決策。

民營金融力量壯大 公股金控轉型壓力大

台新與新光金控合併後,資產規模將突破新台幣8兆元,躍升為台灣第四大金控集團,僅次於國泰金控(2882)、富邦金控(2881)與中信金控(2891),公股金控則退出前四大之列。這一變化象徵民營金融力量的壯大,並對公股金控帶來轉型壓力。公股金控普遍擁有眾多子公司,如銀行、證券、保險、投信、創投等,若能從子公司間整合做起,例如推動公股投信整併為單一品牌、整合資產管理平台等,有機會提升效率並減少阻力。近期玉山金控(2884)收購保德信投信股權的案例,也展現出市場對資產管理規模化、專業化與集中化(如高雄資產管理專區)的重視。如果公股金控無法加快腳步整合,未來恐怕將面臨邊緣化的命運。

根據目前資料,新新併後台灣尚有14家金控,但與美、日等成熟市場相比,仍顯分散與規模不足,例如,日本1990年代金融整併後,目前僅有三大金融集團(三菱UFG、三井住友、瑞穗)主導市場,美國則以幾家超大型金融控股集團(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為核心。未來金控數量若能減少至6至8家(二次金改目標),更能集中資源、提升競爭力。希望政府積極推動,創造誘因,營造有利併購的環境。

台新、新光這場合併所掀起的連鎖效應,將成為檢視台灣金融政策方向、企業競爭策略與市場韌性的試金石;未來台灣金融業若能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甚至進入世界百大企業之列,這波整併潮就能真正稱得上是成功的起點。(作者曾任財政部次長、金控董事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