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慧雯、高嘉和/台北報導〕強調「高股息」、「季配息」可說是今年ETF市場最「吸金」商品,隨著受益人數不斷膨脹,規模快速成長到近六千億元,成為ETF市場主力部隊;但也因追逐配息引發市場質疑利用平準金衝高收益分配金額,吸金過速可能苦了先上車的投資人,金管會出手整頓,要求投信投顧公會研議訂定相關通則規範。
要求研議訂定相關通則規範
根據證交所統計,七月定期定額交易戶數中ETF明顯持續增加,第一名仍是元大台灣五十、交易戶數超過二十萬三千戶,第二是國泰永續高股息、第三是元大高股息,交易戶數都超過十八萬戶;另高股息ETF共計十四檔,到八月底規模更膨脹至五九四四億元,受益人數高達二八九萬人。
保德信投信指出,定期定額可說是投資人攤平成本的最佳布局方式,觀察每月定期定額破億元的業者就有九家,這些業者每月金流就超過三十億元,顯示基金產品只要具有特色、長線績效穩健、品牌信賴度高等因素,就有「大者恆大」趨勢。
元大投信分析,除了○○五○、○○五六兩檔國民級ETF定期定額人數持續成長外,元大台灣高息低波ETF的七月定期定額人數超過五萬二千人,連續十二個月正成長,今年以來定期定額人數成長近四倍,成為今年ETF的黑馬之一。
凱基投信也說,高股息ETF廣受投資人喜愛,即便近一個月來台股遭逢劇烈修正,但十四檔台股高股息ETF仍有十三檔打敗大盤,其中凱基優選高股息三○、復華富時高息低波、國泰股利精選三○等更繳出正報酬。
但也因「高股息」主打年配息改季配息,調整不同投資組合後可「月月配」,甚至將調整工具的收益平準金挪來當主要配息來源,讓投資人產生「誤解」,金管會不得不出手降溫,要求證交所、投信投顧公會協助訂定相關通則規範。
業者坦言,收益平準金目的是調節與公平,可讓後上車者不會稀釋原有受益人權益,的確有不少投資人選在ETF宣告配息至除息前搶進,出現ETF單位數增加、造成平均分配收益減少,主管機關出手也非無道理,假如亂象不解,未來送審的高股息ETF恐怕卡關機率會增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