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吳芥之:言論免責文化 讓台灣充斥不道歉、不認錯的名嘴與政客

2025/08/08 13:06

資深媒體人吳芥之認為,部分媒體評論者與政治人物在公共議題上的發言,缺乏事實依據與理性思考,導致近年來台灣輿論市場充斥著一群「不道歉、不認錯」的名嘴與政客。圖為大罷免投票。(資料照)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資深媒體人吳芥之認為,部分媒體評論者與政治人物在公共議題上的發言,缺乏事實依據與理性思考,導致近年來台灣輿論市場充斥著一群「不道歉、不認錯」的名嘴與政客。他們對公共事務與國家政策的評論,往往不是建立在事實與理性之上,而是憑著臆測、情緒,甚至蓄意扭曲造謠,進行炒作,這種現象不利於政策討論與社會共識的形成。

吳芥之舉「大罷免」當例子,指出當初一批名嘴一面倒地支持,把公民團體塑造成民意主流;然而當大罷免大失敗後,這些人又將責任全數推給執政黨,對自己先前的煽風點火、誤導社會氛圍的「貢獻」隻字未提,更遑論反省或認錯。

吳芥之認為,這種毫無責任感的操作模式,正是台灣公共治理最大的隱憂之一。評論者與政治人物理應扮演促進社會理性討論、提升政策品質的角色,但不少「從業人員」卻將媒體或網路當作個人的秀場,把公共議題當成脫口秀段子,「今天喊衝、明天退縮」,毫無中心思想與價值底線。

吳芥之點名,指出號稱「戰鬥藍」的媒體大亨,先前聲稱「台灣關稅高達32%,高於日韓」,造成台股重挫,還被股民譏為「空軍總司令」。等到美國白宮公布台灣平均關稅20%,這名大亨立刻轉向批評稅率比日本、韓國的15%還高,「喪權辱國」,先前的烏龍言論彷彿不曾發生過。

吳芥之接著舉美國232晶片條款為例,表示日前美方宣布,非美國本地製造的進口晶片將課100%關稅。結果台灣最大在野黨黨魁見獵心喜,表示:「美國對台晶片課100%關稅,將重創台灣供應鏈。」沒想到「事與願違」,當天台積電股價竟然創新高,台股也回到高點。不意外地,事後看不到黨魁對此有什麼表示,更別期待聽到一聲「歹勢」了。

吳芥之質疑,這樣的操作是否說明了政客們與事實的脫節?或者是他們根本無意講真話,只想製造集體焦慮、打擊台灣民眾的信心,並趁亂謀取政治利益?

吳芥之說,不只是政治咖,部分媒體及名嘴也不嫌事多。以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的「4000億美元」風波為例,當時的場景是郭智輝與業界座談,提到日、韓被要求鉅額投資美國,換得15%的稅率;郭詢問與會業者,台灣若要談到一樣的稅率,產業界願意投資多少金額?3000億、3500億,還是4000億?

吳芥之認為,正常人看了完整的敘述,都絕對不會認為是經濟部長透露我方被要求投資4000億美元吧!但媒體的去脈絡化報導,引起一陣譁然。就算一開始有誤解、誤傳,但在經濟部釋出逐字稿及語音檔後,卻仍有名嘴緊咬「4000億」不放,繼續炒作。讓吳芥之不禁感嘆:「更正錯誤、陳述事實真有這麼難嗎?」

吳芥之認為,這一連串的現象背後,反映的是「言論免責文化」的蔓延。政客與名嘴可以不經求證地議論時事帶風向,甚至不惜造謠抹黑;即使事後被證明言論錯誤,也無須負責、不必認錯,還能轉移焦點,開啟新一輪的炒作話題,繼續壯大聲量。這種現象不僅侵蝕言論自由的精神,更讓台灣的政策辯論環境難以建立在理性、事實與科學的基礎上。

吳芥之強調,言論自由不等於言論免責。媒體名嘴與政壇人物若因無知而誤導,實屬可恥;若明知虛假卻仍一再煽動,更應受到譴責。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說出口的每句話負責,否則只會讓社會陷入資訊混亂與信任崩解的泥淖。社會大眾更應學會辨識「事實」與「風向」,拒絕成為被話術、情緒操弄的對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