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ankingRates》採訪多位理財專家,整理出10樣你應該「永遠花最少錢買」的東西。(資料照,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花錢這件事上,重點並不在於你的銀行帳戶裡有多少錢,即使收入頗高或擁有可觀資產,也不代表可以毫無節制地揮霍。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報導,許多理財專家提醒,應該有意識地消費,優先滿足「需要」而非「想要」,偶爾奢侈一下無妨,但絕不應成為習慣。《GOBankingRates》採訪多位理財專家,整理出10樣你應該「永遠花最少錢買」的東西,以下是他們的建議。
1.藥品:如果你需要用藥,別急著買最貴的品牌。你會發現,許多學名藥(generic)價格便宜,效果卻相同。律師兼理財專家Erika Kullberg指出「學名藥的主要成分與品牌藥往往相同,但價格實惠得多。下次去藥局時,不妨比對一下品牌藥與學名藥的成分表。」
2.維他命與保健品:和藥品一樣,維他命與保健品也能選擇平價版本,只要確認成分與品質即可,許多知名品牌只是包裝更華麗、價格更高,但功效並無差異。
3.食材與雜貨:食物是生活必需品,但不代表你得買最貴的品牌。Kullberg表示「除非你能確實分辨出知名品牌食品與自有品牌的差別,否則選擇超市自有品牌通常能省下一筆。唯一例外是你有知名品牌商品的優惠券。」
4.書籍:Kullberg說「我從不會叫人別買書,但沒必要買最新的精裝版。」電子書通常便宜許多;若偏好紙本書,可以找二手書、或在當地舊書店購入。另一個省錢方法是使用公共圖書館借閱,若怕忘記還書,改借電子書或有聲書即可,系統會自動歸還。
5.一次性用品:任何需要頻繁更換的物品,都應該買最便宜的。Kullberg說「能常用的衣物或家居用品,我會投資品質,但像浴簾這類常更換的東西,便宜的版本就足夠了。」她補充「如果孩子常把飲料灑在地毯上、幾年就得換新的,那就別買太貴的款式。」
6.嬰兒衣物:另一個該省的項目是嬰兒衣服。購物優惠券分享網站Coupon Birds的財務分析師Diana Howard建議「嬰兒長得很快,新衣服很快就穿不下了,所以買便宜的、別太講究品質」玩具也一樣,只要確保安全,不需過度追求品牌。
7.化妝品:化妝品也是可以節省開支的項目。Kullberg指出「雖然你可能有一款捨不得換的名牌粉底,但其他化妝品可以找開架替代品。現在許多開架品牌都有媲美設計師品牌的『平替款』,價格只要幾分之一。沒人會知道你的睫毛膏是便宜的。」
8.健身房會員:健身房費用累積起來很驚人,尤其還有入會費與月費。Kullberg建議「跑步機就是跑步機,別被免費盥洗用品或桑拿房迷惑,讓自己背上昂貴的月費。」
9.茶與咖啡:除非你有特別鍾愛的品牌,否則購買茶或咖啡時,應該重視品質與成分,而非品牌名氣。專家建議,喝茶的人可大量購買以降低單價;咖啡則挑選價格實惠但能滿足需求的產品即可。
10.汽車:買車時,重點是找到價格、品質與車況的平衡,而非追求外觀與品牌。專家表示「車子的主要用途是讓你從A點到B點,而不是用來炫耀。只要安全可靠,就沒必要花大錢買新車,尤其汽車是會貶值的資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