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保險越買越窮!52歲男為「安心」白忙一場 才知竟是吞錢黑洞

2025/09/18 16:01

多數人買保險是為了避免意外發生,但若「過度投保」恐造成財務問題。(彭博)多數人買保險是為了避免意外發生,但若「過度投保」恐造成財務問題。(彭博)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多數人買保險是為了避免意外發生,但若「過度投保」恐造成財務問題。日本東京一名52歲的A先生(化名),因為父親在他20多歲還在念書時就因大腸癌過世,導致A先生的母親為了籌措生活費承受了極大痛苦,年輕的A先生後來接觸到了保險業務,在母親「如果當時有保險就好了」的想法,以及自己心中的無力感疊加,不斷簽下保單,最終發現月繳保金竟高達8萬日圓(約1.66萬元新台幣),這才發現那份象徵安心的「護身符」,其實是拖垮財務的「重擔」。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A先生現在與妻子和就讀大學的孩子3人同住,而他的保險人生,源自於一段深刻的家庭經驗。A先生父親因癌症早逝,但父親的保險保障不足,使得母親在經濟上陷入極大困境。

A先生回憶,母親當時希望能讓父親住單人病房,也想買些對身體有益的健康食品給父親嘗試,但都沒辦法做到,而到了醫師宣布無法再治療時,想要和父親進行最後一次家庭旅行也未能成行。

在這個狀況下,親戚介紹了一位推銷力道極強的保險業務員,年輕 A 先生順勢簽下了第一張保單。此後,結婚、生子等人生階段接踵而至,每逢人生大事,他總在同一位保險員的勸說下再添新保單,背後原因就是為了「安心」,這厚厚一疊保單,彷彿成了他對家庭責任的「護身符」。

但隨著孩子學費增加,以及退休資金的焦慮浮現,A先生在理財顧問的協助下才發現,那份象徵安心的「護身符」,其實是拖垮財務的「重擔」,包含20多歲買的儲蓄險、醫療險,以及30多歲買的美元終身保單,和40多歲買的年金保險,零零總總加起來,每個月就要支付 8 萬日圓。

理財顧問認為,這些保單其實利用了A先生的遺憾心理,像是A先生母親後悔的單人病房費、健康食品費和家庭旅行費等,理應透過「存現金」來因應,但A先生買的儲蓄險和美元保單的手續費高昂、理財效率較差,金額也無法靈活運用,若用日本的NISA(少額投資非課稅制度)等高效率投資管道來進行,A先生的財務狀況可能會變得大不相同。

理財顧問補充稱,日本健康保險還設有「高額療養費制度」,醫療費用大多已被公保涵蓋,其實沒必要買醫療險,再來以A先生買年金保險的年紀來說,所需的死亡保障早已遠低於年輕時。

報導提到,A 先生的情況並非特例。許多人因童年創傷或父母的觀念影響,在情感驅使下投保,卻不自知地讓家計背上沉重負擔,讓買保險成為「非理性選擇」。

理財顧問建議,在購買保險時,應該要冷靜計算「真正需要的保障額度」,用數字計算需要多少、需要多久,並徹底分開「保障」與「投資」的概念,保險只用來應對低機率但高損失的風險,存款與資產累積的方法,應該交給其他較高效率的投資工具才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