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買房還是該租房?這個理財上的話題長期來一直沒有標準答案。房子示意圖。(資料照)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要買房還是該租房?這個理財上的話題長期來一直沒有標準答案。美國1名30多歲白手起家的百萬美元富翁喬伊 (Bernadette Joy) 過去長期相信「買房才是正道」,因此她和老公曾經買過4間房子,但喬伊夫婦在3年前把手上的房產全賣了,重新回到租屋生活,喬伊列出了3大原因,表示改成租房的模式,讓她賺得更多。
《CNBC》報導,現年39歲的喬伊是名菲律賓裔美國人,創辦了理財企業「 Crush Your Money Goals」,成為一名百萬美元富翁,她過去堅信買房才是對的,因此隨著事業逐漸有成,她也付諸行動。從2010年至2022年間,和丈夫擁有過4間房子,但最多只有同時持有2間房,1間自住,另1間則作為出租資產,
不過喬伊夫婦後來把房子賣光,改成租屋生活。喬伊表示,這樣做讓她變得更富有,因為她把賣房所得拿去投資,這也讓她能把心力放在經營事業上,不必再承受管理多處房產的壓力與時間成本。
至少目前,喬伊認為租屋更便宜、更有彈性,也更符合她的生活型態,比住在過大的房子或兼差當房東更適合。她強調:「我今天完全有能力全額買下1棟房,但過去3年的時間我選擇繼續租屋。」
喬伊列出了租屋比買房更適合她的3大原因,首先是買房隱藏成本高,除了房屋稅與保險,還有讓房子符合自己心意的裝潢與家具開銷,而且還得面對各種意外支出,而且往往都是大筆的錢。她說:「我們得花錢處理院子裡倒下的樹、屋頂漏水、管線問題,還有電力問題,很多人真的低估了這些費用。」
再來,若把房子租人當起房東,其實是件麻煩的事情。喬伊說,當房東常常不值得。她和丈夫曾嘗試把房子改成 Airbnb 出租,但發現要真正賺到錢,需要投入大量勞心勞力。她解釋,不僅要處理訂單,還得聘人打掃整理。房客破壞的東西得自己更換。而且還有情緒成本:有一次她因家中突發狀況外出,卻收到 Airbnb 房客的訊息,抱怨不知道該把洗髮精放在浴缸哪裡。
經過試算後,她發現賣掉房產,將資金投入指數型基金,不僅能賺得更多,還能更省心。她後來也縮小居住空間,從4房住宅搬進公寓套房,省下來的錢同樣投入市場。
最後一點是租屋更符合彈性生活。喬伊目前居住的套房面積為700平方英尺(19.668坪),稍嫌擁擠,但她說:「這就是租屋的好處。我們還會在這裡住8個月,然後再搬去兩房的新租屋處。」這種彈性對買房的屋主來說很難實現。對她與丈夫來說,至少目前,租屋意味著能隨時住進符合需求的空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