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以為已與美國達成關協議,但川普卻臨時改口了。(法新社資料照)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金融時報》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稱,關稅談判期限延至8月1日。川普威脅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和泰國將徵收25%至40%的關稅,顯然是為了迫使這些國家在關稅截止新期限前,坐到談判桌前「再談判」。
投資銀行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莉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表示,柬埔寨、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仍有時間與華盛頓談判達成更好的協議,這恐讓越南喪失優勢。Dezan Shira分析師福斯特指出,越南究竟是搶先鎖住優惠還是過早讓步,將視鄰國成果而定。
據報導,越南是少數趕在7月9日期限前,最早與華盛頓達成協議的兩個國家之一,為的是得以避開川普的全面報復關稅。但市場卻傳出,越南本談妥的關稅,竟被川普臨時變卦,由「11%變20%」並附加40%「轉運條款」,市場譁然。
此消息令越南當地企業質疑,河內與華盛頓提前談判是否值得,也被質疑是否放棄好的關稅條件,或者放棄了太多。但最令當地企業與外商最擔心的是「轉運條款」,這是貿易協議中「最模糊、最具潛在風險的部分」。
越南僅稱雙方達成「公平互惠框架」,但未證實稅率,也未公布文件,令當地企業與外商感到困惑。成衣大廠泰功集團指出,20%雖低於川普先前揚言的46%,但高於現行15-17%進口稅,再加未定義的轉運認定,恐重挫倚賴中國原料的供應鏈。
據報導,美方在貿易協議中加入了一項條款,威脅對「轉運」越南的貨物徵收40%的關稅,但並未對「轉運」做出定義。越南企業指出,該條款引發了當地市場擔憂,他們擔心使用中國製造的原材料將受到懲罰,而這些原材料對越南的供應鏈至關重要。
越南也被指責是中國企業規避華盛頓關稅的管道,因為越南製造業投資的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2024年越南新增項目中,近3分之1來自中國。
《金融時報》指出,越南事關重大。作為全球最依賴貿易的國家之一,其出口占GDP的近90%,其中3分之1的出口銷往美國;因此,更高的關稅稅率將對經濟成長構成重大風險。
專家表示,川普政府對轉運的定義可能涉及一系列做法,從簡單地用假冒的「越南製造」標籤重新包裝中國商品,到在越南製造的商品中使用中國原材料。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分析師邁克爾·萬(Michael Wan)則提醒,如華盛頓對「轉運」採嚴格認定,只要含一定比例中國零組件即加課40%,衝擊將超預期,若僅針對簡易改標行為,影響則有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