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在農曆春節過後的消費支出有所回升,但經濟仍處於嚴峻困境,面臨通縮、國內消費低迷、工業生產放緩、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等4重威脅。(美聯社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新聞週刊》10日報導,儘管中國在農曆春節過後的消費支出有所回升,但經濟仍處於嚴峻困境,面臨通縮、國內消費低迷、工業生產放緩、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等4重威脅。
中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5%,高於去年12月的0.1%,為去年8月以來最大漲幅,卻是因為農曆春節提早來臨,民眾擴大支出的緣故。事實上,中國的通縮危機仍在持續,加上國內消費疲軟、工業生產下滑,加上川普最近祭出的關稅,將給中國帶來4重威脅。
事實上,從2023年4月開始,中國CPI已連續22個月低於1%,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已連續28個月出現萎縮,顯示通縮壓力沉重。而除了通縮陰霾揮之不去,中國還面臨3重威脅。
首先是消費疲軟。自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以來,中國一直在因應國內消費疲軟,在房市崩盤後,民眾寧願存錢也不願增加支出,即便北京當局放鬆貨幣政策,並採取各種形式的刺激措施。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國內消費佔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遠遠落後世界平均。
其次是工業生產放緩。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工業生產的任何放緩都將引起北京當局的擔憂。去年中國工業企業的獲利下降3.3%,為連續第3年下降。中國官方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降至49.1,低於50的景氣榮枯線,並創去年8月以來最低水準。
最後,中國經濟面臨的最顯著威脅是,川普近日宣布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儘管對新關稅的預期使得中國去年12月的出口意外成長,但川普的關稅措施暴露出中國經濟對出口的高度依賴,在國內消費疲軟的情況下,將使中國經濟面臨更艱困的時期。
川普10日又宣布對所有國家的鋼鋁產品徵收25%關稅,將直接衝擊全球最大的高鋁生產國中國,使上述問題變得更糟。
高盛分析師陳鑫泉表示,中國1月CPI上漲主要是因為農曆春節比往年更早來臨,食品價格和旅遊相關服務價格上漲,隨著季節性需求的消退,2月可能看不到這種價格上漲趨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