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推新能源車 騙取補貼亂象多

2016/04/11 06:00

中國政府補貼,被視為含比亞迪在內車廠發展新能源車的關鍵。近來,中國各地傳出車商串通客戶騙取補貼的案例,官方已啟動調查。(彭博)

編譯楊芙宜/特譯

中國「十三五規劃(第13個5年規劃)」明列為未來5年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為新能源汽車,目標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500萬輛,須從2015年僅33萬輛的銷量大幅提高,而扶植產業發展的誘因仍是補貼政策。不料,中國官媒央視日前揭露蘇州車企吉姆西在沒有現車情況下,和客戶串通騙取補助上億人民幣,凸顯新能源車「騙補」亂象多的發展困境。

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坦承,「局部地區確實存在少部分企業騙補的現象,一共多少輛,仍在進行查核」。該部官員透露,中國國務院現在親自帶頭調查新能源汽車騙補案。對照先前對外通告中,這項調查是由中國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聯手啟動並執行,在兩個多月來清查,已使中國新能源車騙補調查行動悄悄升級。

自2009年開始,中國給予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補貼金額已超過百億人民幣。所謂新能源汽車,為採用非傳統車用石化燃料的動力來源(或使用傳統燃料、但採新型車載動力裝置),在中國主要以純電動車、增程式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和燃料電池電動車為主。以「十三五規劃」目標,意味未來5年,新能源車銷量必須從2015年的33萬輛,平均每年成長93萬輛,才能達到500萬輛的目標。

小車商推新車 騙取補貼

不過,現實情況是,更多小型車商不斷大量生產無法銷售出去的新能源車,藉以獲得政府補貼。中國各地都出現車企將汽車批發給關係密切的經銷商和旗下企業,看起來好像已售出,以此取得補貼。換言之,即使沒有實際銷售出去,這種新能源車也能獲得補貼。去年春季以後,中國掀起了這種環保車空前大增產,從2011年全年僅銷售8000輛,2015年卻在經濟成長急降下「銷售」激增至33萬輛。

這些增長都是建立在中國政府扶持基礎上。中國央視報導,自2009年起,中國推出一系列鼓勵生產、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以一輛6至8公尺純電動中型巴士為例,最多可獲補貼60萬元,引發車廠興起騙取補貼的念頭。成立於2013年8月的蘇州吉姆西客車製造公司,在2015年上半年僅生產25輛電動車,年底卻出現爆發性銷量增長,光12月份就獲得機動車合格證2905張,涉及補貼上億人民幣;經媒體調查,吉姆西在沒有現車情況下,大量虛報合格證,串通客戶騙取政府補貼。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車企和客戶間透過關聯企業相互串通,例如租賃或購買車輛的企業和生產銷售的車商之間,大部分存在特定關係,或市場關係、或供貨關係,互相打好招呼就能勾結做虛假銷售,騙取補貼。

其他「騙補」行徑還包括:使用低標準電池、虛報續航里程,以及將虛假售出的電池拆分後賣出等,甚至還有透過成立汽車租賃公司,再將自家生產新能源汽車從左手賣到右手,給自家租賃公司,藉此騙取補貼。

另外,中國各地政府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存在許多亂象,例如對新能源車設下市場准入門檻,要求設立本地企業、當地採購,或要求補貼投資對等交換、金額計算超越國家標準等。

企業僅靠補貼 就能賺錢

中國車企每銷售1輛環保新能源車,補貼最多達到幾萬人民幣,一些上市企業甚至出現僅憑政府補貼,就賺到一半以上的淨利。《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中國1輛電動車的各類補貼金額合計佔整車標價的35%至40%;但據LMC Automotive的分析師Scarlett Liu指出,今年北京政府對一定範圍純電動車提供的購車補貼平均減少35%,補貼減少必會全面衝擊電動車銷量。

日經新聞評論,中國這種藉助政府「補貼」推動的環保汽車產業,無法在國際具有競爭力,官方恐需深思在撒錢「麻醉」結束之後,未來這些靠補助吃飯的車企能否持續下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