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方琬庭/綜合報導〕歐盟週三針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進行辯論,但因授予中國國際貿易待遇,形同放寬中國反傾銷門檻、降低產品進口關稅,引發歐洲鋼鐵、太陽能與紡織業反彈,恐造成歐洲170萬至350萬人的飯碗不保;官員最終決議暫緩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徵詢貿易夥伴與業界意見,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公布評估結果,送交歐洲議會及成員國國會投票。
歐洲執委會週三召開會議,首度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列入議程,評估是否放寬中國貿易關稅規定;官方資料顯示,歐盟目前實施的反傾銷措施中,共有52項是針對中國低價外銷的鋼鐵、機械、化工和陶瓷產品,約占歐盟自中國進口總量的1.38%,估計當地相關產業就業人數高達25萬人。
根據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入會議定書,中國同意接受「非市場經濟」地位,也就是WTO會員在調查中國傾銷或補貼幅度時,可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體,並採取印度或斯里蘭卡等第三國數據的替代方案來比較價格,而非中國國內成本;歐盟現行規定與世貿組織條款類似。
歐洲工業集團指出,中國透過大量政府補貼提振出口、削弱海外競爭,認為歐盟若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進一步衝擊歐洲經濟;此外,中國銷往歐盟的鋼鐵產品在過去18個月翻倍,也造成鋼鐵價格崩跌。
北京當局表示,由於相關規定將於今年12月屆滿,中國應可「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商務部統計,包括俄羅斯、巴西和紐西蘭等81國,已授予中國國際貿易待遇,但美國、加拿大、歐盟和日本仍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英國支持授予中國經濟地位,德國總理梅克爾也表示贊成;美國貿易代表傅洛曼(Michael Froman)則維持中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