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國家隊的宿命

2015/08/10 06:00

◎歐陽書劍

我國出口連續數月衰退,經濟成長率再度面臨持續下調壓力,行政院雖提出多項政策,但要帶領經濟走出谷底,應該統一方向,貨幣政策維持寬鬆,財政政策也應跟進;人民不怕政府花錢,只怕政府花錯錢。國家隊不能各行其是,主力球員上場時,其他球員也應就定位。

國際貿易展望不佳,出口業務嚴重下滑,業者透過各種管道傳達壓低新台幣匯率,以促進出口的聲音。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則認為,擴張型財政政策才是目前經濟狀況之所需。各方看法不同,但值得進一步評估。

歐債危機在金融海嘯後發生,政府債務的累積,幾乎成為經濟及金融不穩定的同義詞。二○一四年底歐盟廿八國政府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八十六.九%,而其中採用歐元的十九個國家為九十二%,二○一五年第一季底,則繼續上揚至八十八.二%及九十二.九%,其中超過一○○%的有比利時、希臘、義大利、愛爾蘭、塞浦路斯及葡萄牙等六國。

會員國債務持續累積,還是歐盟經濟發展的隱憂,但未影響經濟走回常軌,且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擴大財政支出都曾經是引領經濟走出谷底的手段,也有經濟理論上的基礎,尤其是當民間正在去槓桿化,減少支出時,政府支出增加可以濟需求不足的一時之力。

財政政策並非只是擴大支出,完整的財政政策至少包括總體預算平衡的考量、賦稅及支出政策的改變等。各國傳統及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在金融海嘯後接連上場,廉價資本充斥,但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的支持下,才能產生更大的效果。

金錢逐利而居,往獲利最高的地方流動,調降利率或釋出貨幣的寬鬆政策,無法掌控資金流向,這也是中央銀行家在執行寬鬆貨幣政策時,必須面對的窘境,但財政政策可以透過稅率調整或直接消費等方式對症下藥,導引資金走向。

今年三月退休的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前總裁費雪(Richard Fisher)經常引經據典說明貨幣政策。在二○一三年的一場演講中,他將聯準會在金融海嘯後的作為及經濟演變,依莎士比亞的劇作拆解成五個階段,第一幕是宛如暴風雨似的金融危機來臨;第二幕就是貨幣政策及激進手段的救援行動;第三幕是經濟走回正軌,但速度減慢,即使聯準會(Fed)購入大量資產作為輔助馬達,效果仍然有限;第四幕是真正艱難和具挑戰性的政策微調,處理反對或信心不足的雜音。

最後一幕呢?費雪認為可能有兩種結局。美好的結局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結為連理,將美國經濟帶向另一高峰;但也無法排除悲劇的發生,也就是財政當局未提供適當的誘因,使風險追求者無法利用貨幣政策產生的廉價、豐富資本,未能成功帶動美國經濟,而聯準會信譽也跌入谷底。

費雪演講當時,美國經濟仍然載沉載浮,債務上限危機尚未解除,國會兩黨相持不下,行政機關仍有斷炊風險。直到二○一四年持續撥款法案完成立法,經濟愈走愈穩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才有正面呼應的效果。

過去某些債務過高的歐豬國家,將資源虛擲浪費,成為壓垮財政的原因,但政府負債最高的日本安倍三箭,整合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經濟改革,帶來一線希望。

擴張型財政政策,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只是,政府支出要用對地方、用對數量、用對方向。沒有適當的球員和團隊精神,再好的戰術也無法發揮作用。國家隊一直無法就定位,或許只是無能執政者帶領下的宿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