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電子交易暴增 外匯交易員快要絕跡

2014/02/24 06:00

編譯盧永山/特譯

彭博報導,各國監管機構擴大調查外匯交易員是否操縱指標利率,加上大型銀行面臨降低成本的壓力,促使他們加速轉向電腦交易平台,取代人工作業,幾年後外匯交易員可能銷聲匿跡。

外匯交易業務 將改成電子化

波士頓諮詢業者Aite檢視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後發現,去年電子交易占全球所有外匯交易的66%,5年內將增至76%,而2001年時僅20%。Aite表示,2018年約81%的外匯交易將改成電子化。

曼哈頓學院金融學教授吉斯特(Charles Geisst)表示:「外匯交易員很像股市交易大廳的交易員,很快就將銷聲匿跡,一旦銀行業了解到聘用他們只是在浪費金錢,這些職位很快就會被裁撤。」

彭博去年6月率先報導,全球至少有12國的監管機構正在調查多家大型銀行的外匯交易員,是否合謀操縱日交易額達5.3兆美元的外匯市場的指標利率。

包括倫敦Mediobanca的惠勒(Christopher Wheeler)等分析師認為,這樣的調查將使銀行藉機裁減更多員工,客戶也將要求定價和交易費的收取更加透明,長此以往,外匯交易將轉向電子交易平台。

惠勒表示:「外匯交易的利潤變得非常低,因轉向電子交易平台更容易,銀行在其他領域推動的電子交易,已使得一大堆人丟掉飯碗,營收因而跟著扶搖直上,各國對外匯交易員的調查會讓更多人失業。」

倫敦Liberum Capital分析師李奇(Cormac Leech)表示,轉向電子交易將可降低客戶的成本,提高定價的透明度,但也可能擠壓銀行業的利潤。

各國監管機構對外匯交易員是否操縱指標利率的調查,已導致很多大型銀行裁減現匯交易員,至少有21名交易員因這起調查而遭到開除或停職,有些交易員則主動離職。瑞銀、高盛和花旗等銀行已禁止交易員使用多方聊天室。

交易員資訊優勢 轉變成獲利

倫敦卡斯商學院教授史派塞(Andre Spicer)表示:「一些銀行的少數交易員擁有巨大的資訊優勢,可以轉變成獲利,他們知道下單流向,而研究顯示,下單流向是預測價格的幾個指標之一。持續進行的調查可能腐蝕這個資訊優勢,並將扼殺相對容易獲利的機會。」

銀行業從外匯交易的收益已被擠壓。外匯市場的波動越大,可為銀行業帶來更大的操作收入。但由於歐債危機引發歐元可能瓦解的疑慮,加上各國央行推出前所未見的流動性穩定市場,使得外匯市場的波動降低。

德銀外匯波動指數2月17日跌至7.53%,2011年9月該指數曾升至15.8%的紀錄。外匯市場波動降低,已傷及花旗和瑞銀等業者去年第四季的營收。

監管單位也藉由增加銀行業的交易費用,促使更多的外匯交易由人工操作轉至電子交易平台。

巴塞爾委員會公布的新規定,將對銀行業持有非經由交易所清算的部位和產品收取費用,這將使銀行業對外匯衍生商品興趣缺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