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高雄讀者林小姐詢問:如果目前工作的薪資所得無法讓自己的收支平衡,兼差是不是一個增加收入的好辦法?
A:聯邦銀行理財中心主任劉健華回答:不少上班族都有相同的感嘆,感嘆自己的薪水趕不上支出,在這樣的狀況下,開源節流是必須要做的。所謂開源,就是從投資理財做起,也就是利用買股票、買基金等投資方式,讓自己有機會藉著投資理財獲取更大的報酬;節流則是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少去消費、少去刷卡。
至於兼差方式,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適合的工作;但投資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不論金額多寡,即使月薪只有1萬8000元,一個月應該還是可以撥出3000、5000元來做投資,可以拿來買保險、基金,創造更大的獲利空間。但選擇投資工具時,必須按照個人承受的風險程度來選擇,包括選擇權、股票等,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保守型的投資人,不妨考慮債券、基金等。
建議林小姐每個月領到薪水時,先保留薪水的三分之一,作為投資理財部位,例如儲蓄險、定期定額基金等,剩下的三分之二再拿來支付日常的生活開銷。
(記者廖千瑩記錄整理)
癌末病患 可提生前給付
Q:台北市的陳同學問︰祖母已是癌症末期病患,最近醫生判定她只剩下半年的生命,奶奶很希望在過世前到日本旅遊一趟,不知可否向保險公司申請「生前需求給付」?將原本留給受益人的身故保險金,提出部份做為出國旅費,以實現奶奶的願望?
A:保德信人壽回答:目前許多保險公司推出的終身壽險、定期壽險、增額終身壽險及養老壽險等,都有提供「生前需求保險給付」,保德信人壽也不例外。
所謂「生前需求保險給付」,就是將原本約定被保險人往生後,由保險公司給付的人壽保險金,提前於生前給付,其優點在於,被保險人在罹患重症時,有了「生前需求保險給付」的權利,可以提前領取保險金,享有較好的醫療品質;或是像陳奶奶一樣,在人生最後階段,利用「生前需求保險給付」實現未完成的夢想。
「生前需求保險給付」是保戶的權利,目前多附加在人壽保險契約上;被保險人在生命最後的歷程中,可決定是否執行這項權利,通常無須額外付費;而「生前需求保險」給付的條件,並無指定疾病的限制,只要經過專科醫生及保險公司的核保醫生,判斷生命不足6個月,就能提出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生前需求保險給付」若被保險人不缺錢用,或已有大筆的財產,則不建議使用這項權利;因為被保險人取得這筆保險金時固然是免稅,但如果在往生時仍未用掉,則餘額仍會列入遺產稅的課稅範圍內。 (記者高照芬記錄整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