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大霸豪氣西進 暴起重落

2006/03/06 06:00

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大霸〔5304〕董事長莫皓然在2004年1月員工旺年會上發出豪語—上半年取得中國手機市佔率第一名,2005年成為亞洲第一,2007年世界第一。言猶在耳,日前卻傳出中國資產遭銀行凍結、生產線停擺,並大規模裁員,財務陷入危機。中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看似商機無限,卻如泡沫一般,看似絢爛,卻經不起一刺,同時,來得快,去得更快。

大霸原本是以生產家用電話起家,在1998年轉型為生產GSM行動電話製造商,在1999年取得國際行動電話大廠Motorola訂單後,聲勢大漲,進而在2000年取得中國手機內銷權,是國內第一家取得中國手機內銷權的廠商,且與第2批取得內銷權的台灣廠商明基(2352)、英華達(3367)等,間隔差距達5年之久。

市場曾指大霸是靠取得Motorola訂單取得內銷權,但大霸未正面回應。但當時大霸與Motorola關係之密切,可由2000年3月大霸與Motorola共同發表策略聯盟聲明,大霸將在匈牙利增設專業生產手機製造廠,為MOTO代工看出。

自創品牌 與MOTO交惡

不過,大霸在取得中國內銷權後,也開始想要自創品牌,此舉惹惱了MOTO,2000年中,市場陸續傳出MOTO抽單消息,但一一被大霸否認。而2001年6月,大霸在北京推出自有品牌「迪比特」,當年手機出貨量達2.7萬支,在互為競爭者下,與MOTO關係也開始交惡,2002年雙方分別以洩漏雙方簽訂的代工合約部分保密協定,以及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外觀設計而互控。

雖與MOTO交惡,但大霸積極走出自有品牌之路,大霸董事長莫皓然曾表示,大霸被Motorola甩了,很多人以為大霸完蛋了,但是很高興Motorola甩了大霸,大霸可以創立自有品牌,走自己的路。

整頓通路引發大反彈

2003年大霸在中國市場積極佈點,當年自有品牌手機出貨達492萬支,較2002年212萬支,出現大幅成長,大霸迪比特在中國市場的排名,也由2001年的33名,上升至2003年的第4名。因此,大霸董事長莫皓然在2004年1月發出要在上半年取得中國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名,2005年成為亞洲第一,2007年則為世界第一的豪語。孰料,大霸因為在中國的渠道(通路)多樣化,從國包、省包、地包、直供都有,在銷售資訊完全不透明,銷售量是來自渠道(通路商)回報的數字,並非終端真正出貨到消費者手中的數字,因此,大霸在2004年5月1日黃金週前一週進行渠道大改革,也就是直接由當時旗下27家分公司員工到各銷售點配銷手機,而不透過國包、省包、地包。

此舉引發當地通路商大反彈,進而將原來批來的手機,以低於大霸員工配售的價位賣給銷售點,進而導致各銷售點不敢進貨,大霸手機銷售情形便一蹶不振。

大霸全盛時期在中國的員工高達2萬人,今年農曆年前則剩下1400~1500人,生產線也只剩下上海莘庄廠,而近日則傳出大規模裁員,以及生產線停擺消息。

中國銀行緊縮銀根

大霸表示,因為莫皓然在去年9月間遭檢調約談,因此大霸轉投資的百慕達大霸控股公司、上海迪比特公司、上海大霸電子公司,遭到中國的銀行緊縮銀根,目前已陷財務困難,大霸除將一部分上海迪比特公司的債務以手機產品償還外,旗下資產遭債權人保全、並進入訴訟程序等等事宜,均已委由律師代理訴訟中。

至於上海迪比特資金缺口多少?大霸表示,目前還在細算中,不過,在上海迪比特債權債務尚未清完前,大霸不會挹注資金。

大霸去年財報尚未公佈,根據2004年財報顯示,大霸累計投資中國金額已達14.31億元,已逼近經濟部投審會核准的14.97億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