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根留台灣系列報導〉張宗仁:創意力抗中國仿冒

2011/05/30 06:00

記者陳曉宜/專訪

走進北投洲美社區蜿蜒的小路,紫陽實業有限公司,一間海綿專業製造工廠,竟隱身在洲美街成排老舊的建築裡,很難想像,被稱為夕陽工業的傳統產業,竟能在台北市設廠20年至今。總經理張宗仁說,「紫陽靠的是原生開發產品,平均2.5天生產一個新產品,我們不斷創造需求,留住上下游產業鏈,與我們一起根留台灣」。

張宗仁說,「中國是仿冒王國,但我們不怕,因為所有的機器與模具都是公司創新研發,要仿只能用手工仿,若是量產,速度趕不上我們,若是比手工品質,中國的材質和人工技術也比不上台灣,很多客戶用久了,沐浴海綿易掉落,塞住排水孔,甚至泡棉上的顏色、染料一洗即退色,嚇得客人不敢再買」。

紫陽製造的仿天然海綿,10年來一直是美國WAR-MART大賣場的暢銷品,一年賣2百萬個,但張宗仁說,上市第二年,中國的仿冒品就出來了,售價少一塊美金,貿易商緊張地要他降價,但張宗仁老神在在地要貿易商別擔心,因為他深知,中國仿冒品只能仿到三成,品質一用馬上見真章,果然,不到一年,客戶開始發現「MIC」不能買,消費者紛紛回籠,一方面,紫陽將原產品再升級,打出更高一級的品質上市,用高價高品質、低價優品質的雙產品,夾殺中國低價低品質的仿冒品,至今10年,美國WAR-MART仍是紫陽的最大基本客戶。

小小海綿 一年賣兩百萬個

張宗仁說,紫陽能持續根留台灣,靠的是不斷創新設計的產品、台灣上下游協力廠商數十年的合作與感情,以及台灣勞工高效率的品管降低成本。

張宗仁說,「中國怎麼仿,都趕不上我們研發創新的速度,只要不斷推出新產品,外銷客戶就會不斷下訂單,過時的產品中國要仿就去仿吧」。

張宗仁說,他曾到中國廣州看過,不僅取得材料不易,交通運輸也不便,他直言,「根本不是個開發東西的地方」。

張宗仁說,「20年來,台灣產業鏈一個個過去中國,但我堅持不去,我深知在台灣,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因為我們研發的決定因素不在工資,而在點子,紫陽會一直換產品,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協力廠商的全力支持,隨時研發,隨時生產,從最前端的原料供應,到最末端紙箱廠的配合,彼此合作20幾年,台灣與中國很大不同就在這裡,在台灣彼此距離近、感情近,生意相挺、情意也相挺,串起長久的代工網」。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勞工素質高於中國,張宗仁說,對中小企業而言,只要一個環節出錯,被客戶退換貨,整批貨就不用賺了。所以好的勞工素質,要能負責任的控制每批貨的良率,而台灣與中國的文化差異太大,管理上有很大困難,「我的基地在台灣,用自己的員工、在自己的工廠,我不到中國找代工,也不把產品賣去中國,我對台灣有深厚感情與信任感,絕不輕易轉單」。

張宗仁說,很多人短視近利,只想在中國找低價代工大賺一筆,但那只能賺個5年而已,只有在台灣,才能守住品質、守住創意,所以他在北投、淡水、八里都有代工網,他告訴員工,「老闆永遠不會到中國設廠,目標是台灣生產,外銷全世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