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蘋果iPhone利潤55% 鴻海毛利5%

2010/06/08 06:00

記者歐祥義/特稿

蘋果七日大張旗鼓公布新一代iPhone 4G的手機,但在地球彼端,蘋果手機的代工廠鴻海集團卻為解決中國勞工問題焦頭爛額;每賣一支iPhone手機,蘋果優雅地賺進賣價的五十五%為利潤,剩餘部分由行銷通路、運輸、代工廠等環節分食,獲取的利潤與蘋果根本不成正比,台灣的代工廠頂著高科技外衣,實際上從事的還是勞力密集的加工財。

台灣的電子代工業在中國僱用著大量藍領勞工,其中鴻海集團的中國勞工數目就高達七十八萬人,和碩六萬人,廣達也有五萬人,仁寶與緯創各有約四萬人。

很多人一定好奇,為何鴻海不提高自動生產比例,而要耗用這麼多勞工來組裝電子產品?

就以iPhone手機來說,第一代在二○○七年問世,到最新公布的第四代為止,短短三年已換了四款,這麼短的時間,自動生產機台還來不及研發製造,就要更換新一代的手機,產品生命週期短,造成像iPhone這種新穎的電子產品生產,必須依賴人工組裝。

要應付iPhone短時間內龐大的銷售量,鴻海只能擴大生產線,以增加基層組裝勞工數目來解決,所以光是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三平方公里的面積,就塞進二十三萬個生產勞工,且為了保守產品生產秘密,員工的吃喝拉撒全得在廠區內解決,這幾十萬人不能有情緒愛慾,只能機械性地上工與下工,若無相當的抗壓力,個體是很難在這種環境下生活與工作。

可歎的是,蘋果每賣一支手機,利潤是售價的五十五%,剩餘部分才是其他環節廠商獲取,七折八扣下來,鴻海的毛利率平均不到五%,這種獲利水準跟三十年前台灣最原始的電子業差不多,最大的不同是鴻海的組裝量大,大到必須僱用幾乎像軍隊一樣數目的勞工,來進行生產活動。

產業升級 白喊三十年

蘋果公司的毛利率逾四成,宏達電約三成,相對於鴻海的不到五%,科技業的獲利能力差異竟如此懸殊!郭台銘貴為台灣首富,若首富財富的累積都是依循此一模式,台灣喊了三十年的產業升級都是白喊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