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奧運泡沫破滅 中國經濟恐失速

2008/08/11 06:00

北京奧運風光登場,不過有分析師質疑,舉辦奧運的各項支出所帶出的經濟成長,恐將淪為一場泡沫,賽後中國經濟可能快速衰退。圖為大約五百多名支持西藏的人士八月九日在東京舉行示威活動,手持蠟燭為近期在西藏衝突中犧牲者默禱,他們擔心西藏遭北京鎮壓的恐懼,可能為奧運的鋒芒所埋葬。(法新社)

編譯陳柏誠/專題報導

奧運可以視作另一種形式的節慶:一種屬於全球的商業慶典。而在這個節慶風光落幕後,這次主辦國中國的經濟是否由絢爛而走向衰退,引起各方關切。

奧運是全球性的商業慶典?篤信奧運精神的人士可能會懷疑這種說法,因為奧運奪牌沒有金錢報酬,參賽選手純粹為了爭取金、銀或銅牌的榮耀而競賽,光是能夠與會就足以讓他們欣喜若狂了。

不過《經濟學人》指出,「此次奧運的商業氣氛,確實比北京的煙霧還要濃密。」奧運自很久以前就已不再是業餘運動員的活動。拿下金牌,金錢獎勵馬上就來。各類運動組織熱中於提供奪牌選手設備,企業則希望贊助獲勝選手,為自己打知名度。對於企業而言,運動競賽是它們為公司產品行銷的大好時機。運動服製造商也視奧運為最好的宣傳。不管廠商賣的是什麼,北京奧運是一個可以深入每年經濟成長兩位數國家十三億人民的大好機會,更甭提全球數十億觀看奧運比賽的人口。

此次北京奧運共有十二個主要贊助廠商,包括一八九六年贊助全球第一場現代運動會的柯達(Kodak);自一九二八年開始贊助奧運活動的可口可樂(Coca Cola),以及在二○○五年簽訂贊助協議的中國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贊助商從二○四到二○○八年提供資金、產品以及服務的金額共達八.六六億美元。有超過六十家中國和外國公司贊助這次奧運。

大型廣告暨行銷公司WPP的執行長斯瑞表示,所有意欲拓展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或是有意尋求提升中國國內或海外業務成長的中國企業,都不會錯過利用本屆奧運行銷自家品牌的機會。「這場商業慶典最被凸顯的,是體育和媒體兩者之間的共生關係」,尤其是電視,不過已有越來越多人利用電腦、黑莓機或是手機觀賞奧運。

當今成功運動員所賺取的報酬,是上個世代的運動明星所無法想像。媒體以及贊助商支付的報酬,讓運動員的收入膨脹到令人驚訝的程度,尤其是那種深具魅力的形象和傑出運動技能的結合。例如老虎伍茲的賺錢能力,比起他在高爾夫球場的表現有過之而無不及。

奧運舉辦國得到的經濟效益則更驚人。英國知名運動經濟學教授葛拉頓認為,此次奧運至少將為北京帶來六十億美元的收益。他舉倫敦二○一二年奧運主辦城市倫敦為例說明,英國學者調查顯示奧運將為當地帶來二十億英鎊的收益,如果將此一平均值用於中國人口,則北京奧運將可為中國帶進大約八百億美元的收益。

不過借鏡其他國家的經驗,不少經濟學家擔心,北京奧運之後,中國可能會經歷一個衰退的過程。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中國的奧運泡沫已經破滅。後奧運症候群的殺傷力,加上中國的總體經濟情勢惡化,將摧毀中國大部分的成長動能。

近11次奧運後 8主辦國經濟減緩

根據雷曼兄弟的統計,過去十一次奧運,主辦國在奧運後出現經濟成長減緩的有八次,衰退比較嚴重的是一九八八年的首爾奧運、一九九二年的巴塞隆納以及二○○四年的雅典奧運,而且南韓、西班牙以及希臘都是在奧運前一年就達到經濟高峰,奧運後一年經濟成長幾乎都大幅減緩,也讓大家對北京奧運後的經濟情況不敢太過樂觀。

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呼應上述的說法,表示多家日商對於北京奧運會後是否會有變數,心懷警戒。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因為中國採取金融緊縮政策,已經出現減速的情況。

不過世界銀行副總裁林毅夫反駁,和過去奧運主辦國相比,中國經濟規模是希臘的十六倍,澳洲的七.五倍,這三國在舉辦奧運的基礎設施投資上相差不大,因此北京奧運會後,中國經濟絕不會出現蕭條。

場館閒置和填補虧空 都不容忽視

對此,北京奧運經濟研究院的專家提醒,要防止奧運主辦城市出現白象效應以及蒙特利爾現象。所謂白象效應,指的是奧運場館閒置造成的經濟浪費,例如雅典奧運會後場館閒置;至於蒙特利爾現象,指的是奧運場館建置的巨大投資,造成加拿大政府必須增加奧運特別稅的方式來填補虧空。

至於奧運對主辦國股市的影響,《華爾街日報》統計,自一九九八年首爾奧運以來的五屆奧運會中,有四屆主辦國的股市都在奧運年上漲,唯一的例外是西班牙IBEX 35指數在一九九二年下跌六%。自一九○四年美國舉辦的四屆夏季奧運會,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兩次上漲,兩次下跌,由此過去經驗可以證明,「奧運確實會影響經濟,並衝擊股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