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餐旅業人力短缺,流失勞動力可能流向往外送等非典工作。(資料照)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
勞動部5月5日公布四月勞動統計,在景氣與就業好轉情況下就業總數增加,失業總數降低約0.6%。但住宿餐旅業反而出現1.73%就業衰退,人力短缺依舊居全產業最高,長達兩年的人力資源緊繃情形仍未被解決。
為因應人力缺口擴大,過去數年間不斷有觀光餐旅業者嘗試透過提升薪資留才、吸引求職者,然而即便業者積極在薪資待遇上做出改變,現階段也難以在與其他就業選擇比較中創造更大吸引力,據勞動部2024年第四季人力需求調查,旅宿餐飲整體人力缺口已突破15萬人大關。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對此表示,疫情期間的勞動力變動,對傳統觀光、餐旅產業勞動密集的工作供應帶來改變。除了就業水平競爭、人口結構、就業傾向等改變,疫情期間因需求降低而被迫轉換產業、或參與非典型就業的勞工,可能因為順利轉職後待遇、條件等優於原先工作,或較難期待產業後續成長,最終不願回流。
臺灣觀光產業聯盟協會理事長黃正聰則認同,旅館業缺工持續構成對產業的影響,所以產業也在尋求放寬人力資源的可能性。黃正聰近一步指出,實務觀察上流失勞動力可能流向往科技業與外送等非典工作,就業族群會自然選擇更符合收入期望的工作。
黃正聰補充,餐旅流失嚴重的基層勞動力部分,收入水準更靠近基本薪資。而若如上週外送平台業者的第三方研究所指每小時淨收入270元,換算固定每月薪資要接近4.5萬元以上,加上較高自由性的吸引力,黃正聰認為以餐旅業收益現況與職務條件很難競爭。但相對的,餐旅就業的工作時間安排穩定而有彈性、工作環境也對工作者相較穩定、舒適,是求職者也可能考量的面向。
陳家瑜副教授則提出觀察與建議,基於就業族群工作偏好轉變、對自由與價值的追求等,特別是30歲以下年輕就業者,產業也可能需考量增添工作的多元性與跨領域技能訓練等;而基於彈性需求考量上,透過改變正職、兼職的比例,或許也都有助舒緩緊縮的餐旅人力壓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