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新台幣暴衝升值,債券ETF疊券災情也開始擴散開來。(示意圖,中央社資料照)
去年可說是台灣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最瘋狂的一年,不僅國內投資股票型年規模大增新台幣1.3兆,跨國投資債券型也倍增逾1兆,尤其是存續期間較長、息值較高、違約風險較低的美國公債ETF,這幾年更被不少理專積極推廣「疊券」操作,稱透過不斷質押加大槓桿,可大幅提高投資效率;但近來新台幣暴衝升值後,一如過去的人民幣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事件,債券ETF疊券災情也開始擴散開來,只是TRF受災戶多是中小企業董娘,這次換成中產白領。
新台幣暴衝升值,除了出口商接單、壽險損益表等「剉咧等」外,財富累積達一定水準、可「資產配置」的高資產中產,若輕信理專嘴,抵押房產買美債ETF、再質押美債ETF「疊券」擴大槓桿,近來美債ETF淨值罕見崩跌,恐怕不少已瀕臨斷頭風險。
以某位醫生苦主案例,將價值3000萬房產抵押借出8成資金2400萬,且以持有30張0050質押借出6成資金,全數投入美國公債ETF,再疊券4到5層,槓桿可加大到逾倍,維持率可撐住約160%,只要不碰上「黑天鵝」,扣除房貸利率約2%、ETF質押利率約3%,每季可爽領約10多萬股息差額,假如投入越多、疊得越多層,領得就更多。
疊券操作其實不難,因券商APP都想盡辦法要投資人加大槓桿,頁面直接可計算庫存股票可借多少錢,只要有電子交易帳戶、留存手機號碼或電子信箱,財力證明甚至只要庫存股票,就可輕鬆完成借貸帳戶申請,最快幾小時就撥款。
除了疊券外,也盛傳有少年股神學起國外避險基金的美國公債「基差套利」,即透過美國公債ETF的現貨與期貨來套利,怎料情勢逆轉,套利不成變成違約交割出場;或許從數檔千億級別的美債ETF受益人數近來大減,就可看出這波災情是「傷亡慘重」。(高嘉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