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利可圖 私募業在中交易煞車

2024/08/26 05:30

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以及北京當局對企業海外上市加強控制,包括KKR和凱雷在內的全球大型私募股權公司,今年停止在中國的交易。(美聯社)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以及北京當局對企業海外上市加強控制,包括KKR和凱雷在內的全球大型私募股權公司,今年停止在中國的交易。(美聯社)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以及北京當局對企業海外上市加強控制,包括KKR和凱雷在內的全球大型私募股權公司,今年停止在中國的交易。

全球10大 7家今年無新投資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交易活動明顯放緩,今年以來全球十大收購公司僅進行五筆新投資,且大部分規模都很小,顯示海外投資人對中國的熱情急速消退。Dealogic的數字顯示,二○二一年上述十家公司合計在中國進行三十筆投資,與早年的數字相似,但自此之後逐年下滑,今年十家公司的七家根本沒有新投資。

替代投資管理協會(AIMA)亞太共同主管李可勝表示:「地緣政治緊張、監管的難以預測和經濟利空消息不斷,對投資人而言,投資中國宛如坐雲霄飛車。儘管中國的快速成長過去曾掀起淘金熱,如今投資人像是用放大鏡和鑷子在淘金。」

在過去十年的多數時間,私募股權公司爭相進駐中國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收購日後可能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股份,好讓其投資人大賺一筆。但自滴滴出行二○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在紐約交易所上市,不到四十八小時後遭北京當局審查,股價隨即暴跌,同年底滴滴出行宣布自紐約交易所下市,之後,北京當局就監管打壓中企的海外上市,導致私募股權公司套現的途徑變少。

此外,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加上美國政府已限制私募股權投資中國某些技術,都讓這些公司對投資中國卻步。

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曾是中國最活躍的美國私募股權公司之一,收購螞蟻集團和分類網站58同城的股份,但今年尚未在中國達成任何交易,且在過去兩年中,每年只達成兩筆交易,低於二○一七年的十八筆和二○一八年的十五筆。

數據顯示,除黑石集團的倉庫交易外,上述十家公司中,今年在中國進行新投資的僅宏安資本(Advent)和貝恩(Bain)。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