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對歐洲的關稅措施早有準備,一些車企已在歐洲投資建廠。(路透)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歐盟十二日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最高三十八.一%關稅。《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車企對歐洲的關稅措施早有準備,一些車企已在歐洲投資建廠,另一些與歐洲車企成立合資企業,還有考慮從泰國等第三國向歐洲出口,甚至有些企業完全放棄歐洲市場,放眼其他市場。
報導指出,歐盟的報復性關稅,證明比亞迪、奇瑞與零跑汽車等中國車企擴大歐洲生產規模的決定是正確的。比亞迪在歐洲與美國已設大型電動巴士廠,去年底宣布在匈牙利成立首家電動自小客車廠,意味當地生產的汽車將不會面臨額外關稅。根據歐盟新措施,比亞迪面臨十七%額外關稅。
零跑與克萊斯勒母公司斯泰蘭蒂斯成立合資公司,將於九月在歐洲九國銷售電動車,後者持股五十一%,因此該公司被視為歐洲實體。奇瑞則與西班牙車企Ebro-EV Motors合作,在巴塞隆納組裝汽車;奇瑞沒有在歐洲銷售電動車,但在墨西哥與澳洲的銷量不斷上升。
對歐洲出口電動車最多的中國車企是上汽集團,上汽旗下擁有英國百年品牌MG,去年其緊湊型電動車MG4在包括英國與俄羅斯在內的泛歐地區,銷售量排名第四,僅次於特斯拉的Model Y、Model 3與斯柯達(Skoda)的Enyaq。
上汽將面臨歐盟三十八.一%的額外關稅。上汽集團表示,MG在泰國的工廠有能力供應歐洲市場,因此MG能夠繞過該高額關稅銷售。
長城汽車上月宣布將關閉三年前在德國成立的歐洲總部,分析師表示,這意味長城汽車繼續支持歐洲現有經銷商與客戶,同時將業務重點轉向開拓新市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