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國銀海外法遵〉海外監管趨嚴 銀行多管齊下因應

2024/05/19 05:30

海外主管機關裁罰國銀金額中,吃下最多罰單是香港,是不折不扣的「海外罰單王」。 (路透) 

記者李靚慧/專題報導

面對各國主管機關對金融機構監管越來越嚴格,國內銀行採取多管齊下,積極提出各項因應政策;像是海外分支機構的法遵主管,均聘用當地具有金融經驗的專業人士,免除語言、文化等隔閡;其次是經常參與主管機關主辦之法規或各式研討會,掌握法規趨勢與監理動向等。

回顧過去,國銀在海外遭當地主管機關重罰,最經典的案例是2016年8月,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因洗錢防制制度有缺失,被紐約金融服務署(NYDFS)重罰1.8億美元(當時約新台幣57億元),該案不但重挫兆豐金控形象,原本的經營團隊也因此全數遭撤換。

兆豐紐約分行被罰57億 史上最昂貴

根據當年前來「救火」的前兆豐金董事長張兆順多次對外說明遭裁罰的原因,在於「紐約分行的洗錢防制與風險管理制度,沒有跟上時代的轉變」,才會在沒有涉及違法洗錢的狀況下,卻遭受嚴重的裁罰。且後續還耗費巨資,依據美方要求,聘請美方顧問、獨立監督人並增加洗防人員,累計付出數十億元的成本。

積極拜訪當地主管機關 降低風險

兆豐銀指出,該行海外分支機構透過不定期拜會所在地金融主管機關、或以電話會議進行溝通,積極掌握最新法令異動及監理方向。

海外分支機構高達219處的中國信託銀行指出,總(母)行各單位須與海外對應單位密切合作,隨時掌握當地監管、業務動態。特別是海外各分子行所處國家、地區的監管力道不同、監管重點不一,除日常管理外,更須強化董事會治理功能、深化集團風險意識與遵法文化、主動蒐集國際監理趨勢及培養國際專業人才等機制,將監管風險降至最低。

中信銀指出,該行海外分子行的法遵主管,均聘雇當地深具金融經驗的專業人士,免除語言、文化等隔閡,借重其經驗與人脈,可與各界維持良好互動關係。除例行性業務外,時常藉由參與主管機關主辦之法規或各式研討會,掌握法規趨勢與監理動向。建立溝通管道交換國際最新遵法、營運策略看法,積極配合當地主管機關。

聘用當地人任法遵主管 建立通管道

兆豐銀更以自身經驗提醒,外國的監理機關,除了查核海外國分支機構遵循當地法規的情形外,也相當關注母行在台灣法令遵循及風險管理情形。換言之,是全行上下、國內國外都須嚴守法遵。

至於各國的金融裁罰金額,根據兆豐銀觀察,依據所在國法規、違規情節有所不同,若作業面未符規,可能依違規事項、筆數或逾期天數計算;若制度面未符規,則可能依主管機關所認定之事項、嚴重程度或影響範圍,決定裁罰金額。

因此,兆豐銀提醒.針對當地監理機關定期金檢所提出的缺失或建議,不但要積極配合改善,也須深入了解當地監理機關的合規要求及期待,盡可能免除遭裁罰的風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