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3大疑慮 主權基金未必適合台灣國情

2024/01/02 05:30

全球前十大主權基金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基金」爭論多年,學者認為,每個國家國情不同,在三個疑慮下,主權基金不一定適合台灣。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分析,全球知名主權基金大部分來自產油國,以往靠著石油賺取龐大外匯,因此用外匯存底做為投資基金;這個概念聽起來很吸引人,加上台灣外匯存底金額是全球前段班,所以主權基金議題也時常引起討論,但究竟是否適合台灣,有三個疑慮要留意。

外匯是人民財產或熱錢

非IMF會員國無法獲紓困

第一,外匯是國人對外出口賺來,或是國際間投資活動流入,也就是這些錢某種程度是人民財產,而央行的角色是替國民保管和運用而已,因此,民主國家的政府是否有權動用人民的資產,每個國家規範不一。

第二,台灣外匯存底一大來源是所謂的「熱錢」,例如外資買賣台股,當熱錢退潮,就會拿台幣換美金回去,在動用上不確定性較高,央行難以完全控制,不像產油國買賣石油較不會有退貨的問題。

第三,台灣不是IMF(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一旦遇到國際衝擊、外匯存底用罄,將無法獲得紓困。

邱俊榮指出,運作良好的主權基金通常有兩大前提,一是外匯存底來源穩定,不會被隨時兌換回去;二是政府有強力主導權,例如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因星國屬威權政體,有絕對的權力進行管理,不像民主國家,光是選擇投資什麼標的,都可能引起紛爭。

他直言,主權基金癥結點在於如何「管理」和「監督」,每個國家國情不同,台灣不一定適合,應先釐清成立主權基金的目的為何;如果是為了獲利,不用拘泥於主權基金,可由各部會成立不同的基金,在各自領域中尋找好的標的投資。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則認為,台灣目前的金融環境還無法推出主權基金,政府應先針對金融現況進行全面體檢,就目前型態類似主權基金的國安基金等機制,進行整頓改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